2011年,佛山一新生儿就被护士判为“死婴”,然后随手打包丢进了厕所角落,当孩子的姑姑要求看孩子时,打开一看,惊呆了! ( 参考资料:《王刚讲故事复活的“死婴”》辽宁卫视2011.11.29) 一开始,网上流传了一段视频,引起了不少关注。 一个新生儿被放入黄色塑料袋,孤零零地躺在厕所的冷清角落。 谁能料到,那被认为已死的婴儿,居然还活着。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别急,我们抽丝剥茧,带你回到2011年,还原那场发生在佛山南海红十字会医院的医疗事故,看看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时间回溯到2011年10月23日,地点:佛山市南海区红十字会医院。 刘冬梅怀胎七月,现因有早产迹象,已住进这家医院接受治疗。 最初,一切看似正常,保胎措施也到位了,夫妻俩悬着的心暂时放了下来。 可谁知,三天后的凌晨,一场风暴席卷而来。 刘冬梅的腹痛越来越剧烈,丈夫王海章拼命按呼叫铃,但得到的只是护士匆匆的脚步和一针似乎毫无作用的药物。 曹医生赶到产妇身边,简单检查了一下,然后叹了口气说“来不及了”,就走了。 留下的是惊慌失措的夫妻俩,和即将降临人世的婴儿。 很快,孩子出生了,但两名护士却宣布,婴儿(是个女婴)已经死亡,没有呼吸和心跳。 就这样,这个小小的生命被装进一个黄色塑料袋,像垃圾一样丢弃在厕所角落。 从出生到离世,转眼间就过去了短短几分钟。 原来那被认为是女婴的,其实是个男孩。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一大早,王海章的姐姐王和平来到了医院。 她坚持要看孩子最后一眼。 她掀开塑料袋,没想到婴儿居然还活着。 他的小胳膊小腿还在微微颤抖,肚子也在起伏。 这哪里是死婴? 分明是一个正在努力呼吸的小生命! 而这一切,都被王海章用手机记录了下来。 视频一经上传,立刻引爆网络。 网友们愤怒了,这哪里是医院,简直是人间炼狱! 医护人员的冷血与草率,让人不寒而栗。 可冷静下来,我们需要思考:这究竟是偶然的个例,还是冰山一角? 首先,必须承认,相关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令人堪忧。 仅凭感觉判断婴儿死亡,甚至连性别都判断错误,如此低级的错误,简直是对“专业”二字的亵渎。 更可怕的是,他们对生命缺乏基本的敬畏,将一个活生生的婴儿如同垃圾般丢弃。 其次,医院的管理也是一团乱麻。 医生缺位,护士独自接生,如此草率的操作,竟然发生在一家二甲医院。 这事儿反映出,相关制度不够完善,监管也没到位。 当然啦,我们也得注意到现在医疗资源挺紧张的。 人手不足、压力巨大,或许是导致医护人员疲于奔命、无暇顾及细节的重要原因。 此外,医患关系紧张也可能加剧了这个问题。 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医生对患者也难以做到全心投入,这种恶性循环,为医疗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这起事例中,医院那边确实有点疏忽大意。 这家医院的问题可不少,从操作失误到管理制度,方方面面都看得出来。 首先,护士在判断婴儿死亡和性别时,操作草率,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 那一次接生,现场没有医生或助产士,只有两个护士在忙活,这显然不符合医疗操作规程。 再次,医院在事后试图掩盖错误,而不是积极抢救婴儿,更是错上加错。 此外,医院在人员调配上也存在严重问题,导致值班医生缺位,护士独自承担了接生工作,这无疑增加了医疗风险。 这起事件的影响是巨大的。 王海章拍摄的视频迅速在网上发酵,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和媒体的广泛报道,一时间,舆论哗然,讨伐声不断。 面对公众的广泛质疑,那家医院不得不出来诚恳地道歉,并承认了自己的失误。 相关部门也迅速介入调查,最终,医院被取消了冠名权,相关管理人员被撤职,责任人被暂停工作。 王海章一家随后将孩子送到了另一家医院就医。 好在经过细心照顾,孩子终于身体好了。 医疗界需警惕,这起“死婴”奇迹重燃行业警觉。 它敲响了医疗风险的警钟,也拷问着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医院的管理水平。 这起事件提醒我们,医疗行业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同时也要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力度,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关键是要让医患关系更和谐,增进双方的信任感。 医患双方若能彼此理解和尊重,才能营造出和谐的医疗氛围。
2011年,佛山一新生儿就被护士判为“死婴”,然后随手打包丢进了厕所角落,当孩子
乐语回味
2025-01-18 19:16:51
0
阅读:374
用户10xxx95
这样的医生、护士应该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