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俊臣编制了一本花名册,宰相以下的文武百官全部名列榜上,以方便自己按照顺序强占他们的妻妾。来俊臣为此得意地威胁:“要么乖乖将夫人送到我的府上,要么坐等株连灭族。”因其深受武则天宠信,且擅长发明各种酷吏,竟无一人敢与之抗衡。 洪武元年的那个秋天,长安城里有一本册子在官员们中间悄悄流传。这本册子记载的并非什么朝廷机密,而是一份详尽的"花名册"。册子的主人正是当朝显贵、权倾朝野的来俊臣。这位酷吏将宰相以下的文武百官妻妾尽数列入其中,为的就是按图索骵,强占他人妻室。来俊臣仗着自己在武则天面前的宠信地位,公然威胁那些官员,要么献出夫人,要么株连九族。朝廷上下,竟无一人敢与之抗衡。 来俊臣在权势巅峰之时,做出了一件轰动朝野的事。他看中了一位小官吏段简的妻子王氏,这位出身太原王氏的女子出身名门。但在来俊臣的淫威之下,段简不得不将妻子双手奉上,王氏的娘家也只能装聋作哑。这样的事情在当时并非个例,朝中不少官员的妻妾都曾遭到来俊臣的侵犯,就连一位参军的母亲都未能幸免。 在来俊臣举办的一次家宴上,一位名叫卫遂忠的小官员闯入来府。他不顾来俊臣的阻拦,当场痛斥王氏。王氏被当众数落"一女嫁二夫",当场便悬梁自尽了。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新婚妻子的死亡丝毫没有影响来俊臣的胃口。他随即又将目光投向了段简的小妾。更令人瞠目的是,这位段简竟然再次献出了自己的小妾。这一幕充分展现了当时朝廷上下对来俊臣的惧怕程度。 之后,来俊臣开始以石勒自比,甚至妄图谋取更大的权力,这不仅是他自信过头的体现,也是其权力欲望膨胀的结果。他深知太子李旦和庐陵王李显在武则天的心中地位特殊,但却不惜冒险诬告他们联合南北衙谋反,希望通过彻底铲除这一切可能的障碍,进一步巩固自身地位。他甚至隐隐期待,凭借这一计谋,他能够彻底控制朝堂,甚至可能掌握天下。 然而,正是他的野心过度暴露了自身的危险性。他的行为引发了太平公主和武氏诸王的深深恐惧。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重要支持者之一,而武氏诸王则是她稳固统治的家族力量。来俊臣的诬告不仅威胁到皇族成员的安全,也让他们意识到,若不联合起来揭发这一毒瘤,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被诬告的目标。在这样的压力下,诸王和太平公主不得不齐心协力,将来俊臣的罪行揭露出来。正是这种皇族内部的协作,使得来俊臣的覆灭成为可能。 武则天面对这一事件时,最初的犹豫令人玩味。作为一位老练的政治家,她对来俊臣的能力和贡献心知肚明。他曾为她扫清障碍,肃清异己,是她巩固统治的重要工具。因而,当处死来俊臣的奏章送上时,她迟迟没有批准。王及善的直言和吉顼的劝谏则成为促使她下定决心的关键因素。王及善指出,来俊臣的存在已成为国家的大害;吉顼则提醒她,来俊臣的滥杀无辜和贪腐之风已引发民间极大的愤怒。如果继续庇护这样一个危害国家的人,武则天不仅可能失去民心,也可能动摇整个朝廷的根基。 最终,武则天批准了处决来俊臣的奏章。万岁通天二年六月三日,来俊臣在西市被斩首,年仅四十七岁。他的死不仅象征着权力的急剧陨落,也宣告了民愤的彻底爆发。当他的尸体被民众争相割肉剐取时,这一场景既是对其滔天罪行的控诉,也是长时间压抑的情绪的宣泄。人们甚至用马践踏他的遗骨,彻底摧毁了这位酷吏的最后一点痕迹。武则天获悉民众如此愤恨之后,顺势下令诛灭来俊臣全族,并抄没其家产,以平息天下人的怒火。 来俊臣的身死族灭并没有让权力斗争的阴影完全消失,却给了那些曾在他的淫威下不得不屈服的官员们一个赎罪的机会。在来俊臣掌权时期,经其嘱托而获得越级提拔的官员不在少数。随着他的倒台,这些人纷纷向朝廷自首,承认自己为私利而破坏国家法度。他们的悔罪和武则天的宽恕,不仅反映了政治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也凸显了武则天在清算权臣之时的谨慎与决断。 来俊臣的结局向后世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警示——滥用权力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自取灭亡。他的疯狂源于一时的成功,却因为无法控制欲望和权力边界而走向毁灭。武则天虽曾一度依赖他,但最终选择了民意与国家利益,亲手结束了这个酷吏的生命。随着他的死去,人们重新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安全感,甚至在街头相互庆贺,感慨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历史的流转总是充满教训,而来俊臣的覆灭,正是滥权者应得报应的经典一例。
来俊臣编制了一本花名册,宰相以下的文武百官全部名列榜上,以方便自己按照顺序强占他
有范又有料吖
2025-01-18 18:07:2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