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唯一儿子自缢身亡,生前写信“讽刺”毛主席,还拒领抚恤金。他是抗日女英雄的儿子,可建国后的生活并不好,竟然还因为没钱吃饭而饿晕,60年代,他写了一封“讽刺信”寄给了毛主席,最后又落得个自缢身亡的下场,这是怎么回事呢? 1935年冬,英雄人物赵一曼开始了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刻,她因为腿部中弹而被俘,迎接她的,是持续了9个月的噩梦。 日军档案中有这样一份记载,日军给赵一曼使用电刑,其强度连男的都坚持不了多久,可赵一曼却硬生生挺了下来,这甚至已经“能从医学生理上解释”。 实际上,赵一曼早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而在那一天来临前,她最牵挂不下的,还是儿子陈掖贤。 她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只是,因为战火的影响,这封信当时并没有到达儿子的手里,等他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20年之后了。 赵一曼为革命奔波的日子里,陈掖贤是跟着伯父长起来的,虽然没有母爱的关怀,但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在陈掖贤28岁那年,在他身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知道了母亲是赵一曼,另一个是与一位名叫张友莲的姑娘结了婚。 第一件事,让陈掖贤倍感骄傲,可第二件事,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友莲有一个缺点,就是爱花钱,没有一点理财头脑,陈掖贤虽然身为烈士的子女,但从事的是很普通的工作,远远没有达到大富大贵的水平。 可张友莲却根本不在乎,尤其是两人有了女儿后,花钱更是大手大脚,这让原本拮据的日子变得更难过了。 当组织听说这件事后,便决定给小两口发一笔抚恤金,这也是陈掖贤应得的,可最后他并没有收。 为什么呢?主要还是受到了母亲赵一曼的影响,在战乱的年代,生活如此艰苦,母亲就可以为了革命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而现在生活稳定,就更应该无私奉献,因此,陈掖贤说什么也不肯拿政府的钱。 只是,陈掖贤保持住了初心,可生活还是那样一团糟,夫妻俩经常因为钱的事情吵架,最后甚至还离了婚。 不过呢,在大家的思想工作下,两人考虑到孩子,又选择了重新在一起。 只是,上次的离婚给张友莲造成了太大的心理打击,导致她出现了精神不正常的情况,这让夫妻俩的日子更加雪上加霜。 难道只是因为钱的问题,就让陈掖贤给主席写“讽刺信”吗?其实并不是。 让陈掖贤性格转变的,有婚姻的问题,也有钱的问题,但都不是关键,问题的根本是那段特殊的时期。 他的亲生父亲是陈达邦,因为得罪了一些人,导致被刻意陷害,满腹正义感的陈掖贤无法容忍此事,向上级反映了情况。 可是,由于他的措辞太过激烈,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盯上了,最后,他也在那场风波中受尽了屈辱。 陈掖贤怎么想也想不通事情为何会变成这样,久而久之,这种不理解变成了怨恨,1960年,他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他套用了《忆秦娥》的格式,言语中满是讽刺。 毛主席当然知道陈掖贤的身份,也打听到了他近期的遭遇,读完信后,主席并没有生气,而是表示理解,毕竟陈掖贤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伤痛。 由于缺乏关照,由于郁郁不得志,陈掖贤变得沉默,他不爱跟人说话,独来独往,70年代的时候,他甚至因为饥饿,直接晕在了床上。 大家想要关心一下他,可他并不愿意透露内心,时间一晃来到了1982年,8月初,陈掖贤又消失在了大家的视野里,而等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已经自缢身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