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设计一面能代表国家形象的国旗成为当务之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面向全国征集国旗设计图,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参与,共收到三千多份作品。其中,曾联松的设计——红布上五颗金星星闪闪发亮,脱颖而出,却差点因评审初时不被看好而落选。
田汉独具慧眼,坚持五星红旗的深刻寓意和简洁大方,将其推至第二轮评选。尽管在投票中一度落后,但张治中将军提出“复兴一号”设计上的国家分裂隐忧,促使毛主席重新考虑所有设计。经过热烈讨论,五星红旗以其代表革命胜利和人民团结的深刻含义,最终获得一致认可,成为新中国的国旗。
五星红旗的诞生,不仅是艺术设计的胜利,更是中国人民团结与希望的象征。它记录了历史,代表了民族,激励着无数中国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这面旗帜,以其简洁而有力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力量和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