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0年,周景王一声不吭,突然离世,留下了一个“未完的家务事”。他的儿子姬猛继位,成为了周悼王。然而,另一位儿子姬朝可不甘心,心里盘算着:这王位可不能便宜了那个平庸的弟弟!于是,他挥兵起义,准备上演一出“兄弟反目”的家庭战争。 周景王在世时,曾有意改革,想要重振王权,然而两大卿族——单氏和刘氏如同“虎视眈眈”的猛兽,时刻干预,导致改革以失败告终。他们希望扶持太子姬猛上位,继续在朝中把持权力。可谁知,姬朝心中早有不满,暗自蓄势待发,准备和这些“权臣”一决高下。 为了打压单刘两家的势力,周景王甚至考虑过废掉太子姬猛,立庶长子姬朝。可惜,天不遂人愿,景王去世后,姬朝在朝中得到了一众支持者。单刘两家垄断了王室的权力,其他卿族的封地越来越小,简直是“山穷水尽”,几乎到了灭族的境地。 于是,姬朝趁机起兵,攻打周悼王,获得了不少王室成员和大臣的支持。战斗一开始,姬朝就如同猛虎下山,成功将单穆公和刘文公赶出了王城洛邑。单穆公一边带着悼王逃往晋国,一边心中暗自叫苦:“这真是一个乱世啊!” 晋国和楚国之前已经通过弭兵之盟约定息兵,形成了“共霸”的局面,但晋国对周王室的内乱仍然心存不甘,想趁机提升自己的话语权。毕竟,晋文公当年就曾出兵平定过周王室的一次叛乱,如今的晋国虽已大不如前,但仍然有些卿族为了扩张自身的影响,答应了单穆公的请求,派兵出征。 晋军果然不负众望,迅速击退了姬朝的军队,护送悼王回到了洛邑。然而,没过多久,悼王就离奇去世,单刘两家趁机扶持悼王的弟弟姬匄继位,成为了周敬王。 这时,姬朝见状,毫不示弱,迅速杀回王城,驱逐了敬王,自立为王。敬王住在洛邑东边,因而被称为东王,而姬朝则自封为西王。此后,双方在洛邑附近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激烈交战,简直是“烽火连天”,战乱不休。 前517年,王子朝之乱似乎要以姬朝的胜利告终,然而,晋国的卿族大夫赵鞅却不甘心坐视不理。他在黄父(今山西翼城县东北)召集了九个诸侯国会盟,决心以勤王之名,号令诸侯出兵平定叛乱。赵鞅可谓是“心机深沉”,他明白,如果敬王被姬朝打败,晋国的威望将大打折扣,自己作为新任正卿,岂能坐视不管? 经过一番运筹帷幄,赵鞅成功获得了各国的支持,第二年便派兵消灭了姬朝的军队,重新迎回了敬王。晋国还为敬王新修了城池,并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派兵驻守洛邑,俨然成为了周王室的“保护神”。 然而,晋国的干预让楚国警觉,虽然两国之前达成了弭兵之盟,但楚国依然高度戒备。楚国虽然在表面上不插手周王室的纷争,实际上却暗中支持姬朝。可当姬朝兵败逃亡时,楚国却收留了他,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前505年,吴王阖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敬王趁机派人杀死了姬朝。第二年,周王室大夫儋翩率领姬朝的余党在洛邑再次发起叛乱,敬王不得不再次逃离洛邑。前503年,晋军再次出手,平定叛乱后,护送敬王回到了洛邑。至此,历时十九年的王子朝之乱终于画上了句号。 王子朝之乱后,周王室的政权逐渐落入了卿族单氏之手,周王室愈发衰弱,单氏、刘氏等卿族更是如鱼得水,掌控了周王室的命脉。而楚国则因获得了周王室的典籍,吸收了大量中原文化,呈现出一派“文化繁荣”的景象,真是“时势造英雄”,风云变幻间,历史的车轮又一次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