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华为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就是一个“血库”“基因库”,供应商和HI模式就是某种程度上的输血。“X界”模式不光是输血,还进行了转基因的操作,利用车企人员、生产等原有基础,加入华为,焕发了新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赋能”。
之前,几乎所有的有规模车企对自己的健康非常自信,看不上华为的合作模式。华为选择和赛力斯合作问界,也是各取所需,因为赛力斯体量小、允许华为拥有设计、营销等方面更高的话语权。
有了问界的爆火,后续的智选车合作伙伴见识到了华为“转基因“的厉害所在,后续的合作才简单了很多,但即便如此,从北汽、奇瑞的不少员工还是会传出来“华为霸道、话语权太强”的消息。
广汽和上汽之前也是有着同样的想法,“11:0”反对和华为合作、“灵魂”理论,都是对自己健康程度的过度自信和与华为深度合作的忌惮心理。
2025年,这2家企业和华为的合作都有大的进展、模式上也会有更新,智能座舱和智驾上的补强,在中国市场上才不会有短板存在。当然,这2个方面和“自研”不冲突,冲突的是成本支出和长远规划之间的关系。
之前的HI模式和供应商模式,如岚图、深蓝、方程豹豹8用的是华为ADS智能驾驶,这类还是属于“输血”操作,短时间补足短板、打造亮点。
以后是“输血合作”的多、还是“转基因合作”更多更好?即便在企业里还是会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