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二线的领导可以不去单位上班了,按照公务员法有关规定,无故旷工十五天,单位就可以对其除名。这条规定对退居二线的领导好像没有约束力,有的领导退居二线后,半年或者一年都不上班,该有的福利待遇一分都不会少,最关键的是现任领导不会说,纪委不会查,退居二线就相当于无限期带薪休假,成了单位管不了的人。 说起来,这样的现象还真不少见。咱们国家的官场文化里,有一种默契叫“退居二线”,老领导功成名就,或者年事已高,就该让位给年轻有为的新人了。这本是一种管理上的优化,有助于新鲜血液的注入。可问题是,有时候这种退居二线,其实变相成了个福利,让老领导有了“铁饭碗”,不在岗还能照拿工资,这谁能不羡慕。 但这种状态,真的合理吗?显然不是。老百姓纳税,是为了给国家工作人员发工资,是为了让他们干好分内事,服务于民。但现在有的退居二线的领导,啥也不干,工资照领,这钱不就白花了么?别说,还真有老百姓心里头憋屈,觉得这样不太公平。他们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反而要支撑那些整天不用干活的人。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退居二线的领导都这样。有些老领导,虽然不在一线忙碌,但还时常关注单位发展,或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人脉,为单位拉项目拉资源。这样的老领导,也算是发挥了余热,做出了贡献,拿点退休金大家也都还能接受。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界定“退居二线”后的职责和待遇。不能让退居二线成为脱岗不干活的代名词,更不能让退居二线成为永久带薪休假的依据。国家应该制定合理的政策,对退居二线的领导职责和待遇进行明确规定。比如,可以要求退居二线的领导定期汇报工作,参与单位决策,或者承担一些特定的项目。这样,既能确保他们不脱离工作,又能保证他们的贡献得到应有的回报。 同时,这也需要单位领导和纪委的共同监管。单位领导不能因为对方是老领导就放任自流,纪委也不能因为人情世故而置之不理。要让规矩成为硬杠杠,谁违反了,就得受处罚。这样才能保证政策的公正性,也才能让老百姓心里头服气。 我听说,有些单位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他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对退居二线的领导进行定期评估。如果评估结果不达标,那么对不起,工资待遇自然也要相应下调。这样一来,老领导们自然也就不敢再轻率地不再上班,而是要尽力发挥余热,为单位做出贡献。 不过,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从根源上入手,那就是改变官场文化。我们得让那些在位的领导们意识到,退居二线并不意味着可以无拘无束,而是要按照规定,履行应有的职责。同时,也要让老百姓们明白,国家是在用自己的钱养活这些领导,他们自然有权要求领导认真履职。 总之,退居二线的领导问题,关乎到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效率。处理好这个问题,既需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需要官场文化的转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那些辛勤工作的老百姓感到公平,同时让国家公务员队伍更加充满活力和效率。
讨价还价的
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