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白崇禧的女儿偷偷潜回大陆,在桂林住了几日后,她找旅馆服务员结账,对方却说:“白小姐,你的账不用结了!” 白先勇曾经提到,父亲白崇禧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波折,他的父亲经历了与蒋介石的分分合合,夹在蒋介石与李宗仁之间的矛盾中,身处抗日和内战的风暴之中,令人难以尽述。1949年,白崇禧随国民政府迁至台湾,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为了“向历史交代”。但他未能得到蒋介石的重用。 桂林是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位人物的发迹之地,他们的命运在这片土地上交织。两人都来自桂林的临桂,年少时便投身军队。在他们的早期岁月里,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三人联手,打败了陆荣廷和沈鸿英等旧军阀,成功结束了广西一度的割据局面,统一了广西。那时,李宗仁年仅三十四岁,白崇禧三十二岁,黄绍竑则年仅三十岁,他们的军事才能与领导力为他们赢得了历史的青睐。 在他们的政治生涯中,李宗仁官至国民政府代总统,而白崇禧则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首任国防部长。唐德刚将李宗仁和白崇禧形容为“青天白日商标下的老店”最早且最有功勋、声望和实力的股东。这两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军中的号召力,曾三次将蒋介石拉下台,蒋介石既想依靠他们,又对他们心生畏惧。然而,1949年后,二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这也导致了他们在历史转折点上截然不同的命运。 李宗仁在1949年12月放弃了国民政府,选择以治病为由前往美国生活。1965年,李宗仁在程思远的策动下,从美国返回中国大陆。回国后的李宗仁受到了中共极高的礼遇,周恩来、彭真、贺龙、郭沫若等111名政要亲自接机,场面空前盛大。他在回到祖国后,公开称赞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他坚决表示,愿意为国家的统一事业贡献力量。 1986年的一天,一部名为《血战台儿庄》的电影在内地和香港上映。这部电影不仅在内地广受好评,就连在香港也获得了不少关注。一位在香港报社工作的国民党记者观看了这部电影,他惊奇地发现,电影中国民党将领的形象竟然出奇的正面。 回到台湾后,这位记者立即向时任总统的蒋经国汇报了这件事。他详细描述了电影的内容,讲述了国军将士在台儿庄战役中英勇杀敌的情形,并着重强调了电影对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正面描绘。蒋经国听后也感到十分惊讶,观看完《血战台儿庄》后,他沉默了许久。良久,他才感慨道:"这部电影确实很不错,它没有丑化我的父亲。"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白崇禧的女儿白先慧耳中。出于好奇,白先慧特意抽出时间观看了这部电影。当银幕上出现父亲的身影时,白先慧激动得热泪盈眶。受到电影的感染,白先慧萌生了一个念头——重返阔别已久的故乡桂林。白先慧出生在桂林,童年时的美好记忆都在这片土地上。《血战台儿庄》 以及白先慧归乡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大江南北。 在桂林住了几日后,白先慧来到下榻的旅馆准备结账。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前台服务员却执意不肯收下她的住宿费。只见服务员恭敬地说道:"白小姐,您的账单已经结清了,不用再付款了。" 白先慧诧异地问道:"你认识我?"服务员微笑着回答:"我们领导说了,您的父亲白崇禧将军是广西的骄傲。他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怎么能收您的钱呢?" 白先勇回忆起母亲马佩璋时,提到她虽然出身名门,作为“千金小姐”,却从不娇弱。小时候,家里曾要求她缠足,她痛苦不堪,最终通过踢祖母的门,将家人逼得放弃了缠足的计划。马佩璋曾在新式学堂桂林女子师范学习,也曾参加过学生游行,未出嫁前,便开始承担家庭责任,管理家务。白先勇认为,母亲从小不甘于束缚,具备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担当精神,后来更成为白崇禧与马家的支柱。 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爆发,蒋介石召唤白崇禧赴南京共赴国难。尽管白崇禧的亲朋好友和部属都担心此行会对他不利,纷纷劝他放弃,而只有马佩璋支持他作出自己的决定。白崇禧认为,抗日是当时全国的共同愿望,而作为一名军人,他必须积极响应号召,不仅仅是为了蒋介石,也为了证明过去的抗日言论并非空洞。 因此,他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1937年8月4日从桂林乘坐蒋介石派来的座机前往南京,参与制定对日作战计划。次日,日本媒体便报导称“战神到了南京,中日战争终不可避免!”白崇禧随后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等要职,并提出了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的作战策略,这一方案得到蒋介石的采纳。白崇禧编写的《游击战纲要》被用作国军军事学校的教材,对后来的游击战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国民政府的腐败和战败,许多国军高级将领在1949年纷纷叛变,毛泽东和周恩来多次派密使劝说白崇禧投降,甚至提出愿意让他继续带兵,赋予他五十万国防军的职务。然而,白崇禧拒绝了这一提议,他坚持自己的立场,对劝降者说:“汉贼不两立,自古歌颂的只有断头将军,绝无降将军。”他在海南岛等待着广西军队的撤退,准备与他们汇合,最终决定前往台湾。
1986年,白崇禧的女儿偷偷潜回大陆,在桂林住了几日后,她找旅馆服务员结账,对方
运赛过去
2025-01-16 19:07:0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