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2月,毛主席单独召见周总理。会上,主席突然靠近总理,低声说:“恩来,我制定了一个绝密计划,我只告诉你!”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点,罗布泊上空升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般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这一刻,中国终于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的垄断,成为全球第五个掌握核技术的国家。然而,这场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 美国和日本立即对中国的核试验表示强烈不满,并在国际社会煽动对中国的抵制。多个西方国家纷纷发表声明,要求对中国实施核发展限制。 这些国家以"和平"为名,实则是担心中国的崛起会打破他们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与此同时,美国的U2侦察机频繁在中国领空出现,对核试验场进行高空侦查。 在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下,继续在地面进行核试验的风险越来越大。一旦试验场地暴露在敌对势力的视野中,不仅会影响实验进程,更可能危及国家安全。 1966年2月的一个下午,毛主席紧急召见了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内,主席先是确认四下无人,随后压低声音说:"恩来,我制定了一个绝密计划,我只告诉你!" 这个计划就是代号为"816"的地下核工程。计划的核心是将核试验工程从地面转移到地下,在深山之中建立一个隐蔽的核燃料生产基地。 为了确保工程的绝对机密性,周恩来亲自组织了一支专业的工程考察队。考察的标准极为严格:必须是山区地形,水资源丰富,且具备良好的隐蔽条件。 考察队走遍全国各个可能的选址地点,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重庆涪陵的白涛镇。这里群山环绕,长江支流从镇边流过,树木茂密,是理想的工程建设地点。 选址确定后,周恩来又从解放军中精心挑选了一支六万人的工程兵部队。这支部队被命名为"8342部队",所有队员都经过严格的政审和保密培训。 1966年春天,白涛镇的村民们陆续收到了搬迁通知。一夜之间,这个重庆山区里的小镇开始悄然改变。 镇上的居民陆续搬离,取而代之的是一支庞大的工程队伍。很快,白涛镇的名字从全国地图上消失了。 8342部队的官兵们昼夜不停地在山体内部施工。这支部队的任务是在地下100米的深度,建造一个庞大的地下核工程基地。 工程的规模远超想象,地下洞体的设计堪比一座巨大的迷宫。数十个大型洞室通过错综复杂的隧道相连,总面积达到十多万平方米。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样的工程几乎完全依靠人力完成。没有现代化的隧道掘进机,战士们就用最原始的工具:铁锹、铁钎和手推车。 每天,成千上百的工程兵在地下空间中挖掘、清运。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坚硬的岩石,还有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各种意外情况。 山体内部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夏季,地下温度高达40多度,潮湿闷热的空气让人喘不过气。 冬天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寒风从洞口灌入,即使穿着厚厚的棉衣,战士们的手脚也常常冻得失去知觉。 更大的挑战是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生活。为了保密需要,所有参与工程的人员都不能与外界联系。 18年的时间里,这些战士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纪律性,没有一个人泄露工程的秘密。他们中间甚至有人与家人失去联系,有的孩子出生都未能见上一面。 施工过程中,意外和伤亡时有发生。塌方、山洪、瓦斯等自然灾害夺走了72位战士的生命。 这些献出生命的战士,永远长眠在了这座大山之中。他们的名字虽然无法公开,但他们的牺牲永远铭记在共和国的历史上。 六万将士用血汗换来了一座军事工程奇迹。经过18年的艰苦奋战,这座被称为"世界第一人工洞体"的地下工程完成了85%的建设任务。 整个工程从未使用过现代化的大型机械设备,全靠战士们手中的铁锹和钢钎。这个事实让这座地下工程更显得弥足珍贵。 197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这一年,中美正式建交,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 中国开始将发展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国际关系也逐渐缓和。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核威慑已不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唯一选择。 与此同时,全球掀起了反对核武器的浪潮。和平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1984年,在工程完成85%的情况下,816工程被正式叫停。这个耗资7.4亿元的庞大工程,虽然没有完全建成,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工程本身。 2002年,一个重大决定让这段尘封的历史重见天日。中央决定公布816工程的相关信息。 专家们在实地考察后发现,816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座人工开凿的地下迷宫,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 2010年,经过精心改造,816工程基地作为一个特殊的旅游景点向公众开放。这是世界上首个对外开放的地下核工程基地。
保密工程是必须的。
我去过,很壮观。
这样的工程即便停工,也应该保留全部资料,继续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