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肉在美国做狗食标准都不够!"1997年中国入世谈判时,傲慢的美国代表刚说

爱波尚克 2025-01-16 18:21:25

“中国的肉在美国做狗食标准都不够!"1997年中国入世谈判时,傲慢的美国代表刚说完,就听到“砰”的一声,龙永图拍案而起。

1986年,我国开始寻求重新加入关贸总协定,这正式拉开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漫长征程的序幕,彼时,恐怕没人预料到,这场谈判会如此漫长而艰难,过去15年,我国的贸易谈判代表换了好几回,美国那边换的更多,换了五拨人呢。

两人激烈交锋,你来我往,话题上不断争夺,这次谈判可真是全球贸易史上少有的棘手和复杂。

如果把谈判比作一场牌局,美国手中的牌似乎更好一些——他们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WTO的“话事人”,他们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优势,在谈判桌上摆出了一副强硬的姿态。

美国的谈判策略可以概括为,漫天要价,极限施压,他们提出一系列苛刻的条件,并且不断加码,试图用压力迫使中国让步,这种连续涨价的手段,在谈判中,部分美国代表极为傲慢,令中国团队疲于应对,尤其谈及肉类进口时,其对中国肉制品质量横加指责,从而引发双方激烈争执。

面对美方的强硬态度和各种“小动作”,中国代表团始终坚守两条底线:国家尊严和根本利益,龙永图在肉类进口问题上的拍案而起,就是这种态度的体现,他坚决要求美国代表道歉,彰显了我们国家捍卫尊严的坚定立场。

中国代表团也深知,谈判是一场博弈,需要在坚持自身利益的同时,寻找妥协的可能性,这种让步不能让国家根本利益受损,正如吴仪部长所言,中国决不会为“入世”而不惜一切代价。

为什么要加入WTO,这个问题的答案,远比想象中复杂,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当时,全球85%的贸易额在关贸总协定成员间流转,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额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比达85%,无论中国是否加入,WTO规则对中国皆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而言意义非凡。这有助于中国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获取更多发展契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不仅是要敞开国门,更是促使我们国内加快改革的步伐,高关税、复杂的审批程序、政企不分等问题,都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入世”的压力,促使中国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例如降低关税、简化审批程序、促进政企分开等,归根结底,我国地位的提高也是必须的,在中国为WTO观察员国之际,发言权颇受限制,加入WTO后,中国国际地位得以提升,进而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这场漫长的谈判中,涌现了许多关键人物和重要事件,龙永图,第四任谈判代表,以其强硬的姿态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决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佟志广,第二任谈判代表,在1992年的谈判中,巧妙地运用了谈判技巧,成功地化解了美方的压力,避免了一场贸易战。

朱镕基总理,在1999年的谈判中,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果断的决策力,他的坚决态度和巧妙办法,最终达成了那项协议。

1992年的谈判和1999年朱镕基访美谈判破裂事件,都是这场谈判中的重要节点,它们展现了中美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博弈和妥协。

1997年,在龙永图的办公室里,一次交谈中,一位美国代表表达了一个观点:他认为,只要肉类通过了美国肉类检查机构的检验并获得合格认证,那么就应该没有任何条件地允许这些肉类进入中国市场。

对此,龙永图回应说,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有权对美国肉类进行检查,美国代表却表示,中国无需再做检查,因为他亲自看过中国的肉类市场,那里的肉质甚至达不到美国用作狗食的标准,听到这话,龙永图非常生气,他猛地拍了拍桌子,严正地说:“请你立刻离开我的办公室,你必须向我道歉,然后我们才能考虑进行下一次的谈判。”

2001年9月19日,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一消息,对于所有参与谈判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喜悦,经过15年的不懈奋斗,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的到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有着重大影响。

在谈事的时候,中美两国人的习惯差异很明显,美国代表对中国肉类产品的评价,以及龙永图对荷兰女王务实作风的赞赏,都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在国际交流里,懂得并尊重各种文化差异,这一点特别关键。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过程中,国内有不同的意见在流传,一些人对“入世”的战略意义缺乏理解,甚至提出了反对意见,这给谈判增加了额外的阻力,但中央的远见卓识和坚定决心,最终推动了“入世”谈判的成功。

0 阅读:87
爱波尚克

爱波尚克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