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六十,三地不去,三亲不走”:老祖宗的古训,暗藏智慧

麦麦笔记 2025-01-16 18:09:40

人到六十岁,步入人生的晚年阶段,身体开始衰退,心境逐渐趋于平和。

01 三地不去。 1不去是非之地 六十岁后,身体渐渐不如从前,心态也趋向稳定。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去那些充满纷争和争执的地方。 我认识的一个老邻居,以前喜欢参加各种社区活动,结果几次无意中卷入邻里纠纷,弄得焦头烂额不说,甚至和多年老友闹翻了。 后来,他学聪明了,凡是带有争议的话题,或者可能引发矛盾的场合,他都尽量避开。生活也因此平静了许多。 是非之地,是人生的大坑。老年人更应该看清这一点,把精力放在和善、温暖的圈子里,而不是耗费在无意义的争执中。 2不去人多嘈杂之地 老年人听力下降、体力变差,而人多嘈杂的地方,不仅会让人感觉疲惫,还容易引发身体的不适。 有的地方人潮拥挤,安全隐患也不少。 比如,我的一个亲戚,去年春节期间去逛年货市场,人挤人,结果被偷了钱包不说,回家后还感冒了,折腾了半个多月。现在,她吸取了教训,再也不去这种地方了。 人到六十,身体机能减弱,保护自己是首要任务。不去人多嘈杂的地方,既是对健康的保护,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敬畏。 3 不去危险之地 人到老年,身体的反应速度、耐受力都不如年轻时。那些具有潜在风险的地方,最好能不去就不去。比如高山、深水、偏僻之地,这些地方看似风景优美,却可能隐藏许多不为人知的危险。 我有个熟人,去年去郊区爬山,本来只是想锻炼身体,没想到一脚踩滑,摔断了腿。 折腾了一年多,家里人都说他“不自量力”。老人家一定要量力而行,不去那些可能危及安全的地方。

02 三亲不走。 1不走“冷漠亲” 六十岁以后,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这时候交往的人,更需要慎重。尤其是那些对自己冷漠疏远的亲戚,根本不必再花费力气去维系。毕竟,感情是需要相互的。 有些亲戚,平日里联系不到,只有需要帮忙时才会想到你。等到你需要帮助时,却连个影子都找不到。对于这种“冷漠亲”,实在没有必要再浪费感情。 2不走“消耗亲” 还有一些亲戚,属于典型的“消耗型”。每次见面,不是借钱就是索取。你帮了他一次,他会得寸进尺;不帮吧,又落下一个“冷血无情”的名声。六十岁以后,自己的日子最重要,实在没必要再被这种人拖累。 3 不走“搬弄是非亲” 最可怕的一类亲戚,就是喜欢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这种人满嘴甜言蜜语,实际上却暗藏恶意。跟这种人相处,不仅让人心力交瘁,还可能无端卷入各种矛盾之中。 人到晚年,最大的追求是平和与安宁。与其浪费时间在这些亲戚身上,不如把精力用来好好享受生活。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