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会失败,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不会“任人唯贤”肯定是其中之一,有人说,老蒋手里有“三大饭桶”,如果少用一个都不会输得那么惨,那么这三个人都是谁呢? 第一个,刘峙,在蒋介石的眼里,此人是“福将”,但在其他人心里,都说这人就是个“猪将军”。 刘峙得到重用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他的军事生涯开始于黄埔军校,而且是黄埔嫡系“八大金刚”之一,是老蒋最为重视的“中央军”,其二,刘峙早年间的表现可圈可点,在“江西五虎上将”里面排第一。 但是,时间越往后,刘峙的表现就越“迷”,以前小打小闹的时候,刘峙还能从其他将领那里取取经,但当他手握大权后,身边没人帮忙出主意,导致军事水平一落千丈。 抗战时期的平汉战役中,身为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兼任第二集团军司令的刘峙被日军打得节节败退,贪生怕死的刘峙竟然啥也不顾,直接开溜了。 解放战争中,刘峙更是担任了徐州会战的剿总司令,手里的兵个个都是精锐,但面对解放军的攻势,他竟毫无抵抗之力,60万的部队,一下子霍霍没了55万人。 盘点蒋介石手下的三大饭桶,第二个,陈诚。 陈诚之所以能得到老蒋的重用,原因有三,其一,此人是黄埔军校教官,与校长蒋介石关系很好,其二,陈诚是浙江人,跟蒋介石是老乡,说起话来让老蒋倍感亲切,其三,前期的陈诚在东征中打了漂亮仗,让老蒋很是欣赏。 陈诚可以是说老蒋的左膀右臂,老蒋曾说:“中正不可一日无修辞”,而“修辞”就是陈诚的字号。 但是,陈诚的军事能力并不强,或者说,他的能力跟职务并不匹配,比如说1938年的武汉会战,陈诚手握70万兵力,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场仗想输都难,但陈诚却出乎了大家的意料,在他的“出色”指挥下,竟然吃了个大败仗。 此战之后,国民党内部就有不少人开始怀疑陈诚的能力,但老蒋好像听不进意见一样,依旧对陈诚“宠爱有加”。 解放战争中的东北战场有着极高的战略意义,谁能打赢,谁就能取得先机,老蒋放心地把东北交给了陈诚,可陈诚却还了一个“零分答卷”。 但老蒋依旧不死心,因为在他眼里,陈诚是一个绝对“忠诚”的人,仗打得好不好不重要,关键是得听话。 第三个:汤伯恩。 第一个刘峙是在军事上坑了老蒋一把,第二个陈诚是在政治上坑了老蒋一把,而第三个汤伯恩则是在公信力上狠狠坑了老蒋一把。 汤伯恩这个人有两副面孔,表面上,他乐乐呵呵,成熟稳重,但背地里,他却干尽了脏事坏事。 抗日时期,蒋介石用炸药崩开了黄河堤口,来了一招“水淹日寇”,虽然很有杀伤力,但地里的庄稼可遭了殃,导致河南闹起了饥荒。 这个时候,身在河南的汤伯恩应该行动起来,在保障前线供应的同时也要做好救灾工作。 但是,汤伯恩却不顾人民死活,强行向平民收缴粮食,有的村民家里就留了一口救命粮,但还是被汤伯恩的部队给抢走了。 还有,为了修筑防御工事,汤伯恩要求拆除百姓的房屋,导致大量百姓无家可归,按照规定,拆了人家的房屋,必须得给补偿款,但老百姓没能落到一分钱,这些补偿款全都让汤伯恩给吃了。 那时候,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宁愿日本鬼子来烧杀,也不要汤恩伯来驻扎!”由此可见人民对汤恩伯的厌恶。 汤恩伯这么一折腾,国民党本就为数不多的“民心”也基本消散了,可悲的是,只要汤恩伯表现出忠诚的样子,还是能够收获老蒋的重用。
蒋介石为什么会失败,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不会“任人唯贤”肯定是其中之一,有人说,
一更历史吖
2025-01-16 16:22:32
0
阅读: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