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膝下没有亲生子女,但他却有一个“干儿子”,这个人从不向他人提及干爹的身份,

每日一段历史 2025-01-16 15:51:38

周总理膝下没有亲生子女,但他却有一个“干儿子”,这个人从不向他人提及干爹的身份,在基层兢兢业业干了半个世纪,可让人不解的是,晚年时的他也从来不“承认”总是是义父,这到底是为何? 这个人名叫王戍,他跟周总理的关系说近也不算近,总理有一个表弟,这位表弟的儿子就是王戍,这样算下来,王戍得喊周总理为表伯父。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39年周总理返乡的时候,当时的王戍还没有成年,但听说过很多关于周总理的英勇事迹,也看过周总理写的文章,心里对表伯父特别地崇拜。 乌篷船上,两人见面了,并且聊了很多,让周总理惊讶的是,王戍年龄虽然不大,但读过很多书,学识丰富。 王戍回家后,跟父亲说想要跟周总理一起干革命,杀鬼子,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周总理这边。 为此,周总理还特意找到他,鼓励道:“孩子,你有如此远大的抱负是好事,但你年纪不够,你要做的,就是好好读书,将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话说完,王戍显然有些失落,周总理于心不忍,又说道:“这样吧,如果你愿意的话,当我的干儿子吧!” 对此,王戍和王戍的亲生父亲都是什么反应呢? 周总理表露出收王戍为义子的想法后,王戍是非常兴奋的,连连点头表示愿意,王戍的亲生父亲是个开明人,笑着对孩子说道:“那你还不赶紧认干爹!” 王戍毕恭毕敬地跪了下来,连磕了三个响头,嘴里大声喊了一句“干爹”。 周总理临行之前,还特意送给了王戍几个字:“乘长风,破万里浪,幕向表侄义儿周恩来。” 然而,谁又能想到,两人“相认”后,往后竟再也没有见过面,后来的那几十年里,两人唯一的联系就是周总理寄来的一封信,内容是嘱咐王戍要认真学习,将来报效国家,另外还附有周总理的照片。 王戍虽然从小就有一个参军梦,但在周总理的教诲下,他终于明白了,参军是报国,好好学习也是报国,部队的战士打天下,而他可以提笔“安天下”。 正所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王戍就是这样做的,1945年,他成功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毕业后又去到了福建。 在这期间,王戍给周总理写去了几封信,但奇怪的是,他却从来都没有收到过回信。 那么,建国后,王戍又做了些什么呢? 关于回信的问题,实际上不是周总理不愿回,而是不敢回。 众所周知,周总理是一位党性很强的人,他不愿意走后门,也不愿意帮助别人走后门,连家属也不行。 在收到王戍的信时,尤其是看到他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的时候,周总理是打心底里为他高兴的,可是,他又不希望王戍因为义父的特殊身份而得到组织的特殊关照,因此才选择的不回信。 实际上,后面的几十年里,周总理也从没有向别人提起过义子王戍的事情,一直到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人们整理遗物时,才发现了王戍的真实身份。 后来,有记者找到王戍,王戍向大家讲述自己的经历,原来,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他把自己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当了大半辈子教师,一直干到老。 面对采访时,王戍依旧不愿意称总理为义父,这倒不是说他不愿意承认,而是因为周总理的一条“不能炫耀自己”的家规,规定亲友们在任何场合都不可以说出与总理的关系。 对此,王戍始终铭记在心,这体现的不仅是他对总理的承诺,更是老一辈人的那份坚持和守候。

0 阅读:36
每日一段历史

每日一段历史

讲述大国崛起,弘扬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