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言之:货币发行的量太大了。 从M2的角度看,俺们是310万亿人民币,约合42万亿美元!而美国只有不到24万亿美元!按照这个指标对比,人民币还有很大的贬值空间。
简言之:货币发行的量太大了。 从M2的角度看,俺们是310万亿人民币,约合42
老尼克神
2025-01-15 20:17:09
0
阅读:3638
三更一勾帘下斜
M2=M1+非交易用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只能说中国人太喜欢储蓄了,300多万亿的M2,240多万亿是“储蓄存款”。这些储蓄存款在银行里,对于经济来说,基本上等于“死钱”。当然,不排除这些储蓄存款,有一天会被取出来消费或投资,因而成为流通中的货币。
Alan 回复 01-18 13:39
存100万,银行可以放1400万(准备金率7%),这1400万如果继续存,那就可以放2亿了。m1和m2的巨大差距就在这里。按照金融学说法,GDP(生产总值)=m2全社会的钱。我们现在m2是GDP的几倍,所以现在角和分都基本没用了,通胀太厉害了
三更一勾帘下斜 回复 Alan 01-18 14:02
理论上差不多。GDP = M * V = P * Q。M是流通中的货币,V是货币流通速度。{100比1400是理想状态,关键100能多快的叠加到1400}。GDP增速不只看货币的量,还需要看货币的流通速度,像M2中那些存在银行里的定期,一两年甚至好几年都不流通的,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大。也许有人觉得,银行有这些存款,就会贷出去,问题是,借贷是有条件的,银行想借出去,得有人想借啊?有存款的人不花钱,想花钱的人没存款,银行想借钱给人花没几个人敢借(当前)。所以日本过去二三十年,只能政府拼命借钱花,现在日本政府债务好像250+%GDP。而日本有钱人还拼命的把低利率日元换成高利率外汇赚息差(渡边太太),就是不在日本花钱。
用户13xxx69
M2包括债务
用户10xxx22
美国M2不计入十万美元以上存款。十万美元以上包括在M3里,M3从2006年起不再公布,怕吓着小编。
莫当真 回复 用户10xxx22 01-18 08:45
贷款,实际就是印钱,比如你贷款买房,在你这看是未来二三十年才会产生的钱,然而银行会实打实的付房地产商全款。这就跟印钱没区别,把你未来的钱提前印出来了。中美m2统计口径是有差异,那是两国国情决定的。像前面说的大额企业定期存款,美国不计入那是因为这本身就没多少,美国企业金融属性很强,流动资金都是融资来的,融资利息远超定期存款,有多少钱会大额定期存款?
用户10xxx22 回复 01-18 08:27
M2即不是小编口中的印钱,单独看也只表达钱被存贷了几次。印钱是看央行负债表,中国和美国比印钱根本没得比,人家都没记录,只有金融界的一个估计,22年是74万亿美元,他M2低,一是世界性流通,二是统计方式不同,想想美债,国债就是国家象市场贷款,发行一美元国债至少也会产生一美元的M2,怎么可能只有24万亿的M2,想用M2来表达印钱多,只是为了骗骗网络小白而已。
winner
人口是他的几倍
莫当真 回复 01-18 07:36
然而,美元国际货币,并不是只有美国在用,这么算下来,人口还多么?
无风浪自平
美国的m2和中国计算方式又不完全一样。况且美国的钱可以溢出给全世界平摊。影响m2数据的除了统计方式、货币地位、经济货币政策外,还包括国民的消费及储蓄观,经济发展的枯荣度。本来觉得日本的m2最有比较,因为文化相近,经济地位也相近,但想了一下日本经济已经多少年没发育了,毕竟经济发展越活跃激烈,货币需求越多。所以反而是韩国更有对比性。
银砖
崩溃了,我在惠州大亚湾那套海景房已经跌成负资产。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结果。2021年花250万买的大亚湾海景房,现在跌到100万,92平方米,挂牌100万,还有人不停的砍价,9月份居然被砍价到70万,三个月前我没搭理她。三个月后,我后悔了,再一次找到她,她说只能出60万。没办法的,我只能妥协了,现在还能卖60万,三个月之后可能50万都捡不回来。
一片空白
不多吧!14亿人才42万亿,人均3万,美国3亿人就24亿,人均8万!
白眼狼黑心肠 回复 01-20 13:07
你倒是说个事实出来啊,不要张口就喷
莫当真 回复 01-19 09:19
更大的常识是占比不同[笑着哭]用的少的,谈不上国际货币不是么[笑着哭]
易道
美国的M2标准是中国的删减版,作者不是业内人士。
碧海云天
不希望再印钱,如果印钱有用,那经济规律就是扯蛋。
春天
小编扯蛋!
用户53xxx75
把多出来的18亿用在农村不要搞补贴什么的最后还是进了有钱人的口袋,只有缺钱的人有钱了会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