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药退出公立医院
1. 进口原研药退出集采确实是件大事,值得讨论报道。但目前众多报道背后的推手是药品电商,有在夸大非进口药物的效果差异。实际上药物本身选择是不是正确,对效果的影响是大于药物是何品牌的。强调药物品牌问题,方便了医生为差疗效背锅,也是患者用药后的负面心理暗示,放大了个体对药效的识别差异。热度很可能不会为患者带来好处,只是利好了更没有监管的药品电商。
2. 公立医院现在是转型期,走在更重医疗基础保障的方向上。从这个角度看,医保努力控制药物价格,其实也是职责所在,整体对低中收入人群是好事儿。但既然是转型期,基本保障之外的重大疾病诊疗、中高收入人群看病也没有更好的地方选择,那就应该更丝滑地保留高价药物的存在空间,直至转为纯粹医疗保障那天。
3. 医保省钱有很多种方式,最没有阻力能做到的就是集采赶走高价药。那些有阻力的事情,包括去除「假药」、管控医生滥用检查,难归难,也应该努力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