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一男子,21年前将存有 5 万元的存折交给父亲,父亲离世后,他整理遗物时发现存折,可前往银行取款,却被银行告知存折已销户,钱也取空。男子震惊不已,存折上并无取款记录,这钱怎么就没了?多次协商无果,男子毅然将银行告上法庭,法院最终做出了判决。
1998年,吉林长春的张先生给自己的父亲在银行存了一笔钱,5万元,然后,将存折交给父亲保管。
时间一晃而过,20多年过去了,这笔钱张先生一直没过问,觉得给父亲就是让父亲取用的,但是他知道这笔钱父亲一直都没动过。
在2016年,张先生的父亲去世之后,张先生在收拾父亲的遗物时找到了这个存折,看到上面还有不少钱,简直就是意外之喜,就将其妥善收好,当时张先生想的是这笔钱等需要用钱的时候再拿来用。
2019年,张先生想要装修一下老房子,想起来这笔钱,正好可以拿来用,就找出存折去银行查询取款,但是银行工作人员却说:”你好先生,存折已经销户了!“
”不可能,您再查一查!“张先生难以置信的说。
”先生,根据信息显示,在1988年就被人取走了钱,然后销户了!“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明明存折上写着还有5万元的记录,且没有其他的交易信息,钱怎么会不见了。
用过存折的人都知道,在1998年那个时代,一般情况下存折上会有每一笔的交易记录,通常每一行都会记录一条存款或取款的信息,包括日期、存 / 取款方向、金额等,存款记录和下一条存款记录之间会有空隙,而张先生在存折上并没看到一切记录。
张先生认为这是银行的责任,就将银行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银行提供给了机打的内部代存取清单,没有取款人签名,而在张先生提供的存折上,也没有相关的交易信息,因此,法庭认为银行仅提供内部清单,无法提交原始凭证,不符合举证要求。
最后,法院判决银行应返还张先生本金和从1998年到现在的利息,后来银行不服,提起上诉,但是二审仍维持原判,张先生得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老百姓们将自己的存款存入银行,是相信对银行的信任,但是案件中的银行的做法在处理此事时不够诚信,没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而是试图推诿责任。
并且也暴露了银行在业务操作和管理上存在漏洞,认为银行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有责任和义务确保客户存款的安全和交易记录的准确性。
现在大部分都使用银行卡存取,存折只有少部分人或者老年人使用,他们习惯了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对存折的操作流程熟悉且信任,如定期到银行柜台办理存款、取款业务,看着存折上清晰打印的每一笔交易记录,心里会觉得踏实,认为存折更安全。
但是李先生遇到的这件事也说明无论什么储蓄方法,都不是百分百有保障的,这提醒大家除了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存折、银行卡等重要凭证,还要定期查询账户余额和交易记录,出现情况可以及时处理。
对此,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环球网
银行就是老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