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国民党陆军参谋长汤尧来到云南后,李弥说:“卢汉不可靠,陆军司令

市井老李 2025-01-12 21:59:22

1949年10月,国民党陆军参谋长汤尧来到云南后,李弥说:“卢汉不可靠,陆军司令部迁到我的家乡腾冲,那里可攻可守,位置很好。” 杜聿明集团在陈官庄覆灭后时,李弥和一个亲信,换上伤兵的衣服,在混乱中逃离。离开战场后,李弥到了砀山县的一个村子,一个叫高大荣(曾是黄埔军校的学员)的,给李弥伪造了一套假身份和路条,将他送到一个商人家中。这个商人在得到李弥事后重金酬谢的承诺后,将李弥藏在运粮的大车内,躲过了检查。 出了解放区后,李弥一口气逃到了青岛,从这里乘船辗转去了南京。到南京后,李弥发现蒋介石已经下野,便又跑去了溪口去见。 老蒋召见李弥时,并未责备,让他去重建十三兵团。李弥收拢残部,拼凑兵力,勉强恢复了第八军的番号。 当时,胡琏在江西任编练司令,重建十二兵团,在国民党江西省主席兼保安司令方天的大力支持下,十二兵团很快就有了三个军的番号。方天也大肆扩充保安团队,并报请老蒋,希望能给他两个军的番号。 老蒋见胡琏、方天在江西扩军搞的不错,大笔一挥,任命胡琏为十二兵团司令官,不仅给了方天两个军的番号,还给了十三兵团司令官的头衔。这样一来,李弥兵团司令官的头衔自然就不不在了,变成了蒋军的军长。 胡琏和方天是“土木系”的骨干,都当过十八军的军长,两人配合起来,自然扩军迅速。李弥没有像方天这样当省主席的“死党”,无奈之下,向老蒋提出率部去云南。老蒋对云南省主席卢汉本就不信任,也急需派一支嫡系部队去云南,便很痛快的答应了。 李弥率第八军到云南后,和余程万的二十六军被划入第六编练司令部,李弥任编练司令,余程万等人任副司令。为何不成立兵团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余程万是黄埔一期的,资历很深,但老蒋在常德保卫战后,对他不满,不愿让他当兵团司令,可若让黄埔四期的李弥来当,余程万肯定不服,于是便设了一个编练司令部作为过渡。 10月,汤尧带着陆军司令部的机关人员撤到曲靖,驻军沾益的李弥赶来相见,两人聊天时,汤尧发牢骚说:“本来陆军总部打算迁到昆明,可卢汉就是不同意。” 李弥说:“即便迁到昆明,也不是好的选择,万一局势有变,再只怕来不及,目前在曲靖也不行,我建议迁到腾冲去。” 汤尧说:“去腾冲,太远了吧。” 李弥说:“腾冲地势险要,无论是防守还是打出去,都很有利。陆军总部有一千多闲散的军官,以他们为基干,在滇西南就地扩军,拉上三、五万人的队伍不成问题,再加上还有第八军、二十六军,还是大有机会的。不过,我和余程万交情一般,要二十六军配合,还需要你以陆军总部的名义去协调。” 汤尧并不愿意去腾冲,内心其实还是想去昆明,他的小心思是,昆明有机场,万一解放军进入云南,乘飞机逃跑方便些。 11月初,汤尧来到昆明,就陆军总部迁到昆明一事去找卢汉,卢汉以公事繁忙为由,打发云南绥署副主任马瑛去见他。 马瑛和汤尧是陆军大学同学,有一定交情,因此开门见山的说:“卢主席不欢迎陆军总部到昆明,你们就姑且住在曲靖。” 汤尧问:“老同学,你就这样待客。” 马瑛叹了口气,说:“汤兄,将来你就知道,我这是为你好。” 汤尧无奈,乘飞机去了重庆,重庆解放前夕,又跟着参谋总长顾祝同(关麟征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后,由顾祝同兼任)逃去了成都。 西南军政长官张群为了协调老蒋和卢汉的关系,多次往返成都和昆明。12月7日,张群带着汤尧等人,再次来到了昆明。 晚上,马瑛请客宴请汤尧,饭后将他送到临时的住所休息。离开时,马瑛对送他的汤尧说:“这个房子环境很好,不过在滇军混战时,关押过军政人员,有些不吉利。” 马瑛是个稳重的人,突然说出这番话,肯定是一种暗示。汤尧一夜都没有睡好,分析后,认为恐怕是卢汉马上就要有异动,马瑛顾忌同学之谊,以隐晦的语言劝他离开昆明。 越想越怕的汤尧,一大早跑出房子,来到火车站旁的一个饭店吃早饭,他要了不少东西,以很慢的速度吃。当开往曲靖的火车即将出发时,他结了账一溜小跑上了车。 由于跑的匆忙,等汤尧到了曲靖,松了口气时,发现皮包和假牙都忘带了,皮包里除了文书外,还藏了十几根金条,这让汤尧大感心疼。 12月9日夜,卢汉在昆明通电起义,扣押了张群、李弥、余程万等人。消息传来,汤尧震惊之余,连呼侥幸。 12日,老蒋和顾祝同商议后,让汤尧统一指挥云南的第八军、二十六军等部,并提升他为陆军副总司令。由于李弥、余程万被抓,由曹天戈、彭佐熙接任军长。 不久后,第八军、二十六军编入第八兵团,汤尧兼任司令官。汤尧在短短十几天内,一跃成为国民党军的陆军副总司令兼任兵团司令,擢升速度可谓惊人。 汤尧新职务的位置坐了不过一个多月,就在元江被解放军追击部队俘虏,成为被俘的蒋军将领中军职最高的人之一。 本来,老蒋是打算让顾祝同去云南指挥的,顾祝同的妻子跑去哭诉,加之老蒋也担心这个心腹被俘,于是便提升汤尧的军职,让其卖命。1962年,汤尧病死于功德林,成了顾祝同的替死鬼。

0 阅读:57
市井老李

市井老李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