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江苏一老人路过一个小山村,突然看到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两块石头,走近一看顿时惊呆了,随后便对小女孩笑着说道:“小朋友,给了几块糖,能不能把这两块石头送给我呢?” (参考资料:连云港市博物馆) 你听说过“国宝级躺赢”的故事吗? 1982年,江苏连云港,一个普通小女孩,一次平常的割猪草经历,却意外地与国宝级文物相遇,谱写了一段传奇。 故事的主角,正是那对闻名遐迩的和田黄玉猪,它们从默默无闻的山野,一跃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时间回溯到1982年8月,正值盛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席卷了江苏连云港。 雨水无情地冲刷着山体,引发了山体滑坡,也意外地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一个沉睡已久的西汉夫妻合葬墓,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暴露在了世人面前。 墓中的文物,随着雨水和泥土的翻涌,散落在山野之间。 当时,一个小女孩正在山上割猪草,她并不知道,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 在雨水冲刷出来的小沟里,两块形状奇特的“石头”吸引了她的注意。 这两块“石头”呈黄褐色,光滑温润,形状酷似两只可爱的小猪。 小女孩天真烂漫,将它们视为珍宝,宝贝地捧在手中,亲昵地称它们为“小猪”。 老胡在去连云港博物馆的路上,恰巧经过了这么一个小山村。 他的注意力被小女孩清脆的声音吸引,无意中看到了她手里拿着的那块“石头”。 作为博物馆的老行家,老胡一眼就看出这两块“石头”非同寻常。 它们质地温润,雕工精细,分明是价值不菲的玉器。 老胡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他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了重要的文物。 然而,小女孩对这两只“小猪”爱不释手,并不愿意轻易交出。 这时,女孩的父亲出现了,误以为老胡是不怀好意之人,拉着女儿就要离开。 老胡赶紧跑过去,赶紧亮明自己身份,还掏出了工作证。 女孩的父亲虽然不识字,但从老胡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了他的真诚和权威。 他这才放下戒心,告诉老胡,这两块“石头”是女儿在下雨后在山上捡到的。 得到这一线索后,老胡立即联系了博物馆的同事,一同前往小女孩发现“小猪”的地方进行勘察。 现场的景象令他们震惊,这里确实是一处西汉时期的古墓,而且由于暴雨的冲刷,墓室已经被严重破坏,许多文物散落各地。 根据村民的描述,许多人都在雨后捡到了“石头”和其他物品,却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的价值,甚至将它们随意丢弃或据为己有。 这无疑是对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 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警方立即展开了文物追缴工作,力图挽回损失。 经过专家鉴定,这对黄玉猪的价值远超人们的想象。 这些玉石可不一般,是和田玉里的顶级别——俗称鸡油黄玉。 这块玉非常干净,颜色鲜艳,很少能见到。 这对黄玉猪高约2.9厘米,长约12厘米,宽约2.5厘米,整体造型简洁流畅,栩栩如生,憨态可掬。 在汉代,玉猪被称为“握猪”,寓意子孙满堂,也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这对和田黄玉猪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国内汉代黄玉猪的空白,也为研究西汉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这和田黄玉猪的名声很快就传开了,连故宫博物院都注意到了。 故宫博物院打算用价值超千万的精美钧瓷换得那对黄玉猪。 然而,连云港博物馆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提议。 这对黄玉猪是连云港的珍贵文物,代表着地方的历史文化,其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这两件和田黄玉猪成了连云港博物馆的明星展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在2005年的江苏《国宝展》里,它们成功跻身江苏省十大精品国宝行列,赢得了很高的评价。 而小女孩一家,也因为拾金不昧的行为,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并获得了一面锦旗。 他们的善举,不仅保护了国家文物,也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和田黄玉猪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文物的传奇,更是一次对社会责任和道德良知的拷问。 小女孩一家的拾金不昧,与那些将文物据为己有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得明白,文物是国家的心头宝,爱护它们,每个人都有份儿。 我们应该学习小女孩一家的高尚品德,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让这些珍贵的文物,能够继续闪耀光芒,照亮未来。
1962年,江苏一老人路过一个小山村,突然看到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两块石头,走近一
乐语回味
2025-01-12 17:15:25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