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贫困生就不配穿3000块钱的鞋子吗?”这句话确实说错了,应该说:“不是贫困生不配穿三千块的鞋子,而是都舍得拿3000块钱来买双鞋子的人,根本不配享受贫困生待遇,更不配拿贫困生补贴!”。 面对一位贫困家庭中学生的问话,这位网友怂的好,真给力,值得点赞。当今社会,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不乏有百万富翁,他们生活的有滋有味,吃穿不愁,花钱不愁。当然了,人家生活过的好,是人家努力的结果,别人只有羡慕,而不可效仿。 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有许多的家庭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他们的生活,距离富裕还很遥远,还需要奋斗。当然,作为贫困家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幸好的是,我们国家在许多方面都给予了贫困家庭优惠的待遇,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的优越性。 贫困家庭就该有贫困家庭的生活,不能跟富裕人家庭相媲美。对于富裕人家庭的生活,贫困家庭只能是可望不可及,这就是现实。然而,生活中,有许多的情况下,贫困家庭很是羡慕富裕人家庭的生活方式,也想效仿他们,把自己装扮成富裕之人,给自己脸上增光。 “难道贫困生就不配穿3000块钱的鞋子吗?”这位学生的问话很刺耳。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学生也是受家庭好的学生的穿戴所诱惑,想过奢侈的生活。三千元,可以买一双上好的鞋子,也可以是这位学生一二个月的生活费,孰重孰轻,这位学生肯定是没弄明白。 国家对于贫困生家庭的补贴是有标准的,是保生活的,而不是保证你的高档消费的。作为生活消费,你可以买一双三千元的鞋子,但从你的思想行为来讲,你已经不是贪困生了。国家也有权把你的贫困生待遇取消,让你爹妈来供养你的生活。 因此,“不是贫困生不配穿三千块的鞋子,而是都舍得拿3000块钱来买双鞋子的人,根本不配享受贫困生待遇,更不配拿贫困生补贴!”。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你想要好的生活,你就要自己去努力创造,靠国家和攵母供你高消费,不是本事。等你将来走向社会,自己挣了钱,怎么花都行。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百万、千万、亿万富翁有,而且大有人在,但贫困和穷人也有,而且,比富人还要多的多。收入差距的加大,导致低收入群体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心理反应极大的不平衡,从而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但问题是,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同在一个屋檐下,这能怪谁呢? 从这一点来讲,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和这种现象的不断漫延,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首先,一部分人的富裕会导致大多数人的心理的不平衡,滋生仇富和攀比现象。其次是导致社会成员的人生价值观的改变,失去理想信念,会导致社会一切向钱看。笫三是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和和谐稳定,导致各种不安定因素的发生。 因此,一个在校的贫困生享受着国家的生活补贴,竟然有意去买三千元一双的鞋穿,看似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实则反映的是一个社会思想品德问题。它给我们的家长、父母、教师、社会上了一堂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课,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的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学好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会做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难道贫困生就不配穿3000块钱的鞋子吗?”这句话确实说错了,应该说:“不是贫困
楠熙趣事
2025-01-12 08:10:48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