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师们的休闲生活到底有多爽?】1928-1937年间,这一时期社会较为稳定

鲸鱼铲史官 2025-01-09 23:32:54

【民国大师们的休闲生活到底有多爽?】

1928-1937年间,这一时期社会较为稳定,大师们平时除了教教书,写写文,平时的休闲生活才更加有趣。平时大师们最喜欢干这七件事。

1.宴饮、茶叙。

胡适日记中就曾连续多天提到“平社聚餐”。如他在1929年5月11日写道:“平社第四次聚餐,在范园,到者志摩、禹九、光旦、泽霖、公超、努生、适之。”当然大师们宴集的目的,不是专在吃喝,而是在欢笑作乐。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一有时间就玩手机的现代人,估计感受不到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悠然。

2.畅谈

高校知识分子喜欢相互访谈,谈话地点多在家中,时间一般在下午和晚上。当时清华、北大等北平高校的教授如吴宓、陈寅恪、钱玄同、周作人、钱穆、朱自清等人都经常串门谈心。钱穆大师后来回忆自己在北大与汤用彤、蒙文通、熊十力等人闲谈的情况:“文通初下火车,即来汤宅。在余室,三人畅谈,竟夕未寐。曙光既露,而谈兴尤未尽。三人遂又乘晓赴中央公园进晨餐,又别换一处饮茶续谈。及正午,乃再换一处进午餐而归,始各就寝。凡历一通宵又整一上午,至少当二十小时……自后锡予、十力、文通及余四人,乃时时相聚”。真是话头打开,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这种畅谈的情景现在很少有了,毕竟现代社会都太忙了。至于大师都谈论些什么,估计我们也不怎么懂。

3.听戏

大师们也很喜欢听戏,胡适就经常去看戏,石原皋:“胡适不会唱歌,也不会唱戏,但戏还是要看的,无论京戏、昆曲、话剧等等,他都看的。”而大师们最喜欢的不是大众喜欢的京剧,而是小众的昆曲。那时在高雅文人中,都认为京剧太白,唱词粗俗,不够精美,在书斋里,在案头上,继续在拍着唱着的,仍然还是昆曲。好吧,现在的人连被大师认为“俗”的京剧都不听了。

4.看电影

电影在大师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大师们的日记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会与家人或亲戚一起看电影,而更多时候是和朋友一起看电影。鲁迅经常看电影,而且非常喜欢看如人猿泰山这种电影。在吴宓大师的日记也有记录他们的生活:“下午五时,薛、查二君以汽车来,载宓至东堂子胡同薛君宅。是夕薛君请宴,客有叶企孙、凌其峻二人,晚九时,同至真光电影院。”现在的人周末也会看电影,这倒没什么。

5.打麻将、下棋、打桥牌等

打麻将已经征服世界了,在吴宓的日记经常有这方面的记载。“至某宅中晚餐。晚间又在其宅中与其夫妇及王静安师母为麻雀之戏。输赢不付资。十一时始归寝。”下棋是文人的标配,在浦江清日记中经常有与人弈棋的记载。

6.散步、逛公园

散步是大师们最为日常的休闲方式。有时他们会独自散步,但更多情况下,是与知心朋友一起散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是相互交流思想的好机会。这在日记中也有大量记载。如吴宓在1928年3月8日的日记中说:“……6-7访陈寅恪,同出校外散步。与寅恪商谈。”

鲁迅尤其喜欢逛公园:“上午到公园喝茶,遇见朋友,能够一谈就谈到晚上,比在家里招待客人方便。老朋友谈累了,在椅子上睡一觉也可以。南柯一觉,午梦初回,斜阳在树,鸣蝉噪耳,请茶房换包茶叶重沏一壶新茶,吃上一碗,遍体生津。串茶座的报贩,默默无声地把一叠报纸放在你桌上,随你翻阅,看过后,在报上放一两个铜元,他等一会儿过来又不声不响地拿走,这就是当年公园啜茗的茶座风光,也是中山、北海两公园茶座的鼎盛时代。”

7.逛旧书铺书摊

因为职业的关系,读书和逛书店成为大师们天然的爱好。而民国时期的北京,以琉璃厂、隆福寺为中心的古旧图书市场非常繁荣。逛旧书铺书摊,是当时北京众多文人学士的共同爱好。蒋廷黻说过:任何一位学者一旦到了北平,就会染上搜集旧书的癖好。这种癖好很有传染性。钱穆也曾说过:“北平如一书海,游其中,诚亦人生一乐事。”

总的来说,大师们平时课程并不多,除了研究和创作之外,平时的休闲生活是如今的人想象不到的,非常充实而健康。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