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马未都找人帮忙修复一把黄花梨椅子,结账时,师傅给他比了个1,马未都以为是1000元,可结账时,师傅却笑着说:“我也问您要太多的钱,您就给我1万块吧。” 马未都是当代中国文化和收藏界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其收藏历程和对文化遗产的推广,为广大文物爱好者所熟知。自1980年代起,马未都便开始了他对中国古代器物的收藏之旅,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不断扩展,最终成就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私人收藏。 在马未都的收藏中,包括了从陶瓷到古家具,再到玉器和其他文玩等各式各样的文物,总数超过一千件。他的藏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示了他个人对于美学和历史价值的独到见解。 1990年代初,马未都开始尝试将自己的私人藏品向公众展示,通过举办展览,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接触和欣赏到这些文物的魅力。他的展览往往吸引了众多观众,他们对这些珍贵的文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随着对藏品的深入了解和整理,马未都发现在自己的收藏中有一些重复的项目,这让他开始考虑通过出售这些重复的藏品来筹集资金,并思考将展览常设化,使公众能够持续享受到文物带来的历史和文化体验。恰逢1994年前后,中国政府开始放宽对古玩交易的限制,为他开设私人博物馆提供了可能。 在精心策划和准备之后,马未都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建立了一个私人博物馆,成为了公众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个平台,马未都不仅展示了他的藏品,还通过各种活动和讲座,促进了文物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增进了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时间来到2009年的一天,马未都照例在一家古玩店里淘弄宝贝。店主是个老江湖,见多识广,货品也颇为丰富。
马未都把玩着店内手链,只觉得爱不释手。他一看便知这绿松石品相之佳实属罕见,10万的价格怕是低估了。他灵机一动,便与店主讨价还价起来,想从中捡个漏儿。
店主笑嘻嘻地对马未都说:"马先生,你我也算是老相识了。这样吧,我这儿有尊黄花梨木椅子,制作精良,款式别致,放在当今怕是价值连城。只可惜前些日子让人给碰坏了,少了个角儿。您若是能帮我把它修好了,这条手链,就算我送您了!" 马未都听到"黄花梨"三个字,登时来了精神。要知道,黄花梨木可是世间顶顶稀罕的木材,色泽俱佳,纹理细腻,曾是宫廷贵胄专属用料。如今这位店主愿意拿它来换一条绿松石,可见那手链的价值绝非一般。再听说椅子只是缺了个小角,修复起来应该不是难事,马未都便当即应允下来。 马未都拿着那把残缺的黄花梨木椅子,心中已经有了修复的计划。他在圈内人缘甚广,恰巧有一位木匠世家出身的朋友,欧阳先生,专精古典家具修复。欧阳先生的手艺可谓是登峰造极,他对木材的了解和駕驭,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当马未都找到欧阳先生,把椅子的来历和修复的想法一说,欧阳先生便欣然应允。马未都听了大喜过望,连连道谢。临了他又问:"欧阳老师,您看这个工钱……"欧阳先生摆摆手,笑道:"马先生客气了。能为您效劳,是我的荣幸。等修复完成,您看着给就是了。" 就这样,马未都把椅子留在了欧阳先生的作坊。没想到仅仅5天后,椅子已经焕然一新,曾经缺损的边角如今已经完美无缺,整个椅面光洁润泽,纹理清晰可见。若不是马未都了解内情,真要以为这是一把全新的黄花梨木椅! "欧阳老师,您的手艺真是神乎其技!请问这个工钱……"马未都由衷赞叹,同时也有些忐忑。这样的活计,工钱恐怕不会低吧。 欧阳先生笑而不语,只是伸出一个手指。马未都会意,从钱包里掏出崭新的毛爷爷,恭恭敬敬地递了过去。 欧阳先生接过钞票,又递了回来,语气诚恳地说:"马先生,恕我直言,您是不是误会了什么?我说的'一',不是一千,而是一万啊。" 马未都愣住了。一万?为了修一把椅子?他下意识地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转念一想,这黄花梨木材质金贵,修复过程需要花费多少心力,以及欧阳先生的大师身份,又让这个数字显得合情合理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