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李鸿章说:新疆那不毛之地,不要就不要了!左宗棠大怒:166万平方公里,你可真大方!慈禧手一摊表示没钱支持,左宗棠一拍大腿:我就是自己借钱,也要收回新疆! 清朝正值内忧外患之际,西北边陲的新疆正面临分裂与侵略的危险。一边是朝廷的权衡再三,另一边是将军的义愤填膺,这场关于新疆归属的争论揭示了大清王朝末期的复杂局面和民族英雄的高尚情操。 李鸿章和左宗棠,一位被称为"洋务运动的领袖",另一位则是"中兴名将"。他们的观点截然相反,最终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 19世纪70年代,新疆局势动荡,阿古柏乘机割据新疆,建立独立政权。更糟糕的是,英俄两国的觊觎使新疆的局势更加复杂。英国与阿古柏暗中往来,提供军火,意图通过新疆打开清政府的大门。而俄国则同样不怀好意,觊觎新疆的战略位置。 对于朝廷而言,新疆的价值似乎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慈禧太后与李鸿章在朝堂上屡次商议,李鸿章认为新疆地广人稀,收复成本高,不如弃之。 慈禧更是以国库空虚为由,表示无力支持军事行动。这一态度让左宗棠极为愤怒,他明白新疆的重要性,也看透了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他知道,如果放弃新疆,未来将会给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 朝堂之上。李鸿章站在朝堂中央,略显轻松地说道:“新疆那不毛之地,不要就不要了。”他的声音平静,但却引起了一片窃窃私语。左宗棠坐在一旁,拳头紧握,青筋暴起。他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身为大清的重臣,竟然轻易放弃16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左宗棠终于忍不住了,他站起身来,声音因愤怒而颤抖:“166万平方公里,你可真大方!”李鸿章和慈禧微微一怔,随后慈禧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国库空虚,收复新疆必是一场恶战,没有军饷何谈收复?” 左宗棠的脸色变得铁青,他的目光如炬,直视慈禧和李鸿章:“既然新疆那不毛之地你们不愿收复,我来收,哪怕是倾家荡产!”说完这句话,左宗棠拂袖而去,心中已然决定:无论如何,他都要收回新疆! 左宗棠离开朝堂后,立即展开行动。他知道,要收复新疆,首先需要资金和军队。然而,国库空虚,朝廷无法提供任何支援。左宗棠决定自己筹措资金。 经过多方努力,他得到了商人胡雪岩的支持。胡雪岩是当时的首富,同时也是一个爱国的商人。在得知左宗棠的计划后,他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的家产,作为军饷。这一举动不仅显示了商人对国家的忠诚,也给左宗棠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筹措到银两后,左宗棠迅速组建了一支精锐部队,号称“西征军”。这支队伍共计七万人,经过日夜的严格训练,随时准备为国家出征。 左宗棠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关系国家命运的生死之战。为了鼓舞士气,左宗棠亲自为将士们训话,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西路艰难险阻,吾等必须硬扛,为子孙后代做出表率,泱泱大国不容侵犯!” 1877年,左宗棠亲自率领西征军出征新疆。此时的左宗棠已年过花甲,但他毅然决然地亲自带兵,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一定要收复新疆。 征途异常艰苦,戈壁滩上黄沙漫天,风雪交加。这支队伍并未因此而退缩,他们深知肩上的责任。战士们忍饥挨饿,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在1878年进入新疆。 在随后的战斗中,西征军与阿古柏的军队展开了多次激烈的交锋。左宗棠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经过多场恶战,西征军终于将阿古柏的势力彻底击溃,成功收复新疆。 那一刻,所有的辛劳与牺牲都化作了胜利的欢呼声,响彻在这片久违的土地上。 1878年,左宗棠凯旋归来。他走到自己的妻子面前,眼中噙满泪水:“西路艰难险阻,吾等必须硬扛,为子孙后代做出表率,泱泱大国不容侵犯!”这一句话,道出了他心中的信念,也道出了他为国赴难、义无反顾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