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6日,整编七十四师在孟良崮覆灭,少将旅长陈嘘云中弹倒地,解放军战士冲过来要开枪,一位首长经过救了陈嘘云一命。 陈嘘云是整编74师的57旅旅长,在该师的三个旅中,以57旅最不受师长张灵甫重视,被称为“嫡系中的杂牌”。 俞济时、冯圣法是黄埔一期生,王耀武是黄埔三期生,三人都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因俞济时和老蒋的特殊关系,58师被列为调整师,成为重点整编、更新装备的部队。 在淞沪会战前,58师辖2旅4团,兵员一万一千余人,在当时的二百多个步兵师中,像58师这样兵员充足、轻武器齐备的师,是不多的。 51师是由补充一旅扩编的,装备比差58师一大截,但王耀武善于练兵,指挥水平也高,51师在作战中的表现,并不比58师差。等到王耀武接替俞济时,担任74军军长后,51师、58师的人员配置、装备水平,已基本拉平了。 1938年底,57师划入74军序列,因所辖三个师番号的头一个数字都是“五”,74军也被不少人称为“三五部队”。 57师在1930年组建时,官兵大部都是原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的旧部,战斗力很差,直到一年后,施中诚的警备旅划入该师后,实力才有所提高。 1935年,第一批“调整师”组建时,57师出人意料的入列,成为首批十个调整师中,唯一的杂牌部队。这里面原因有二,一是,调整师全部给了老蒋的嫡系,必然引起非议,加一、两个杂牌部队,也可以彰显“嫡系杂牌一视同仁”;二是,调整师的组建工作,老蒋交给了陈诚负责,57师时任师长阮肇昌是陈诚保定军校的同学,有一定交情,在阮肇昌的奔走下,陈诚将57师列为调整师。 成为调整师后,57师一跃成为主力师,摆脱了杂牌军的身份。淞沪会战中,57师表现不错,战后阮肇昌升任69军军长,师长一职由施中诚接任。 武汉会战后,74军已成为主力军,为了加强该军的实力,老蒋将57师划入。施中诚升任副军长后,57师师长由余程万接任。 在1943年12月的常德保卫战中,在最后关头,余程万带二百多人突围,城内官兵近乎全员战死。余程万的突围是擅自行动,未经过长官部、军委会的同意,暴怒的老蒋下令将余程万抓捕查办,扬言要枪决。 后在各界求情下,余程万关了数月后被释放,但师长是当不成了,在俞济时、王耀武向老蒋斡旋了,挂名副军长。 常德会战后不久,王耀武升任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辖73军、74军、100军。 王耀武升职后,74军军长由谁来当呢?原副军长施中诚在一年多前已升任100军军长,现任副军长李天霞成为热门人选。 王耀武反复考虑并和俞济时商议后,向老蒋建议,将施中诚调任74军任军长,李天霞升任100军军长。这时的王耀武,正是最受信任之时,老蒋很痛快的批准了。 施中诚到任后,推荐他在直鲁联军时的好友李琰担任57师师长。57师官兵,大部在常德战死,虽经施中诚、王耀武、李琰多方收拢,幸存官兵也不到八百人,经过一年多的补充兵员,57师才算恢复了战斗力,但在三个师中,实力明显居于末位。 抗战胜利后,施中诚、李琰均被明升暗降,一个当了有名无实的集团军副总司令,一个当了73军副军长。74军军长、57师师长由张灵甫、陈嘘云分别担任。余程万见跋扈的张灵甫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识趣的请调离开。 张灵甫在51师当过团长、旅长,在58师当过副师长、师长,这两支部队又是王耀武、俞济时的老部队。因此,在张灵甫当了军长后,对51师、58师高看一眼,57师就显得不那么受待见了。 陈嘘云和张灵甫是黄埔四期的同学,但两人关系一般,张灵甫在当军长后,对这个老同学也未有特别的照顾。 有一次,在57师军官会议上,陈嘘云气愤的说:“74军是王牌部队,可57师却是后娘养的,谁叫我们没有俞长官、王长官这样的后台。” 1946年,蒋军整编时,74军整编为师,原有的三个师,番号改为整编51、57、58旅,当然这只是文字游戏,兵员配置并无实质性变化。 见人到的差不多了,张灵甫提出让众人跟着他一块自杀,在场军官愕然,陈嘘云趁着众人喧哗之时,溜了出去。 陈嘘云跑出去没多远,整编74师的主阵地崩溃,解放军冲到了山上。一发流弹击中了陈嘘云的肩膀,他倒地痛苦的呻吟。 几个解放军战士冲了过来,其中一个见陈嘘云穿的蒋军高级军官服,气不打一处来,作势就要开枪。 陈嘘云连忙大声高喊:“我投降,投降。” 这时,解放军的师政治部副主任陈茂辉路过,了解情况后,让战士将受伤的陈嘘云背下山。 陈嘘云被俘后,在一次座谈会上,感慨的说:“连七十四师都被打掉了,还有那支部队不能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