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为何如此恐惧金人,不但不进行北伐,反而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与金人议和。 绍

何以为知吖 2025-01-07 16:33:09

赵构为何如此恐惧金人,不但不进行北伐,反而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与金人议和。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南宋朝野震荡,万万没想到的事,金军兵变,叛军将完颜亮缢杀。 对宋朝来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事,说明金朝内部统治出现了大问题,如果此时宋军北伐,不说取得多少战果,至少收复少许失地吧! 正当主战派的代表跃跃欲试的时候,不到60岁的赵构却突然表态,想要禅位给太子赵奢。 这一举动,直接把满朝文武大臣的CPU给干烧了,你正值壮年,为啥要禅位?你学你爹禅位也行,为啥要禅位给赵奢? 赵奢可不是赵构的亲儿子,而是养子,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 众所周知,赵匡胤在斧声烛影后,皇位就被弟弟赵光义继承了,也导致赵匡胤一脉逐渐边缘化。 赵构建立南宋后,出现一个尴尬的问题,他唯一的儿子受到惊吓而死,而自己也因为被金兵追杀吓到不举,所以没有子嗣。 按照血缘亲疏来说,赵构应该从赵光义的后人中过继一个来做自己的养子,但是赵构却破天荒地从民间找到了赵匡胤的后代,也就是赵奢来当养子。 赵构得位就已经不正,如果此时还位给赵匡胤的后代,岂不是说赵光义的得位也不正? 直到赵构退位第二年,群臣才明白赵构为何要搞这么多的骚操作,原来是担心被金兵报复!金帝完颜亮在对宋战争中身亡,金人必然大举来犯,果不其然,第二年,宋军就被金兵打得大败。 在南宋群臣慌乱之际,只有赵构打包速度最快,“日雇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备担索。”随时准备跑路。 如此来看,赵构果然是高瞻远瞩,因为宋朝大臣不允许皇帝自己跑路,在宋徽宗的时候,就被群臣刁难,没办法,宋徽宗就禅位给儿子宋钦宗,自己则见机跑路。 但是宋徽宗退位后,就没了权力,党羽“宣和六贼”随后被宋钦宗给噶了,宋徽宗就成了傀儡。 赵构明显是总结了父亲禅位的经验,不找赵光义这一脉,而找赵匡胤这一脉,是因为赵匡胤这一脉都已经平民化了,他即使禅位给赵奢,也是由自己把持朝政,赵奢不过一个傀儡罢了。 搞了一系列操作后,南宋群臣彻底寒了心,咱们这位太上皇怎么会恐金到如此地步? 话说,赵构在登基以前,确实有很多高光时刻,被宋人看作是大有可为之人。 在为皇子期间,赵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同时也习武,“挽弓至一石五斗”,达到当时武学上舍生(一石三斗)的水准。 宋徽宗1107年授赵构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1121年授太保、遂安庆源军节度使,很明显,赵构走得是武将的路。 在靖康之变时,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攻克,便提出撤军条件,除了大宋要割地赔款外,还要将亲王和宰相送到金营为人质。 当时宋钦宗的兄弟面面相觑不敢吱声,只有赵构“越次而进”请求为人质。 与赵构一块当人质的是张邦昌,跟赵构大义凛然不一样的是,张邦昌是流着眼泪出城,赵构见张邦昌娘们唧唧的样子,说道:“此男子事,相公不可如此。” 看到人家王爷还这样淡定,你一个大臣竟这样哭哭啼啼,张邦昌惭愧的不好意思再哭了。 赵构到了金营后,侃侃而谈,处事十分淡定,让金人怀疑赵构并非真的亲王,于是提出换肃王赵枢来换赵构,赵构就这样被放回。 金军撤退后不久,又卷土重来,宋钦宗被吓坏了,又派赵构出使河北向金人求和。 应该说,北宋皇室全是胆小鬼,赵构是矮子堆里拔大个,硬生生的被推出来的。 估计正是因为见识了宋金开战的真实场景,“胆大”的赵构再也演不下去了。 赵构带着使命去求和,走到半路就停止不前,金军一路高歌猛进,直接抵达汴京,宋朝皇室几乎全被包围在开封。 宋钦宗拜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要求他速速率兵勤王,赵构立刻开始收拢宋军,对外号称军队人数已达百万,赵构亲掌兵马就达八万,却迟迟不肯出动,宋钦宗还派人去请求赵构尽快发兵救援。 但是赵构为避免与金军遭遇,却率部向东移动,退入山东境内,直接开跑。 在金军俘虏徽钦二宗等皇室成员后,从容北撤,赵构的母亲和爱妃都在被俘的队伍,很多武将建议伏击北撤的金军,赵构却不为所动,打算向南撤退。 为什么赵构如此恐金?主要还是当时金军太能打,完全击溃了赵构的心理防线。 在建立南宋政权后,赵构就一直派人向金人乞和,谁知在公元1129年,金帅完颜宗辅(金兀术)来了一个“搜山检海”的军事行动,完全体现出宋金军事实力的差距。 金兀术只率领了五千骑兵,从山东泰安出发,星夜兼程突袭扬州,仅仅三天,就到达临淮,距离扬州不足500里,赵构第二天乘船在运河游玩,结果却被百姓误认为赵构要跑路,结果宋军与百姓争相逃窜,几十万人乱作一团,运河直接被堵塞。 很快,金兵的一支五百人先锋部队抵达,宋军直接不守而溃,宋高宗听到消息,直接上马便开始跑路,先跑到建康,然后又跑到临安。 由此可见,恐金的不止是赵构一人,靖康之变后,很多人都开始恐金了,这也就不难理解赵构后来为何一直在求和。

0 阅读:2
何以为知吖

何以为知吖

温度,新知,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