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内蒙男子考上大学,女老师拿出半月工资:这20块买双棉鞋穿。26年后,女老师生日,男子回赠:75平电梯房,女老师吓得连连摆手! 陈志德去上大学前,张秀荣将20元钱塞到他手里,这几乎是她半个月的工资,让他买双棉鞋抵御寒冷。 陈志德明白,这不仅是一笔钱,更是一份期待和信任。他带着这份关爱踏上了求学之路。 大学期间,陈志德的生活并不轻松。父母相继离世,他成为孤儿,只能依靠兼职维持生活开支。 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努力学习,最终取得博士学位,并在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企业,凭借卓越表现迅速升职,成为高管。 然而,无论事业如何成功,他始终没有忘记那双棉鞋和老师的恩情。2006年春节,同学聚会时,陈志德得知张秀荣已经退休,生活条件依旧简陋,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心为老师做些事情。 次年,他联系同学,为张秀荣举办了60岁生日会,并提前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套75平方米的电梯房。 生日会当天,陈志德赶到武川县,将房产证交到张秀荣手中。老师起初不肯接受,认为这份礼物太过贵重。 但陈志德坚持认为,没有当年的鼓励和帮助,他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这不过是对老师恩情的一点回报。 在众人的劝说下,张秀荣最终收下了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陈德志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张秀荣老师这位伯乐的慧眼识珠。 1981年,张秀荣老师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来到内蒙古武川县的一所乡村中学任教。 这里环境简陋,生活条件艰苦,但张秀荣依然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在学生中,她注意到了陈志德——一个性格内向、穿着朴素的男孩。 张秀荣注意到,他的鞋子已经磨破,脚趾露在外面,即使在冬天也没有换下这双破旧的胶鞋。 经过了解,她发现陈志德的家庭极为困难,母亲长期瘫痪在床,父亲靠务农养活一家八口。 他每天早上要照顾母亲,做完家务才匆忙赶到学校,因此经常迟到。更令人担忧的是,他曾多次向同学流露出辍学打工的念头。 寒假开学后,陈志德却没有报到,张秀荣立即赶到他家。在田地里找到正在干活的陈志德时,她感受到他的无助与迷茫。 他渴望通过劳动缓解家庭的压力,却忽略了学习才是根本的出路。面对现实的困境,张秀荣毫不妥协,耐心劝导,并与陈父共同鼓励他继续学业。 最终,陈志德重返课堂,刻苦学习。 那年中考,陈志德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进入重点高中。然而,命运并未给他太多喘息的机会。 高中第一年,他的母亲去世,这对他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张秀荣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去安慰,并叮嘱他不要放弃希望。 三年后,陈志德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他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第一时间回到母校,向张秀荣报喜。 后来,陈志德大学毕业,事业有成,也没有忘记张老师的恩情。 送房事件后,陈志德也一直关心张秀荣的生活,逢年过节都会带着家人探望她。 这段跨越26年的师生情谊,展现了教育的力量和人性的温暖,也提醒人们尊重知识、敬重师长的重要性。教育不仅塑造知识,更塑造人格和人生的方向。 一个好老师对学生而言,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生的引路人。 张秀荣的耐心、关怀和鼓励,帮助陈志德走出困境,重塑信心,让他在绝望中找到方向。 老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不仅关乎成绩,更关乎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塑造。正是这样的影响,使学生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拥有勇气和信念,成就更好的自己。
1987年,内蒙男子考上大学,女老师拿出半月工资:这20块买双棉鞋穿。26年后,
白薇说社会
2025-01-07 14:23:41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