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帮沙特建高铁,干了九年赔了41亿,为何如今却赚翻了?看看中国后来都干了什么就知道了。 提起沙特,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估计就是石油。没错,这个位于阿拉伯半岛的国家,石油储量位居世界第二,那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得流油"的国度。但就是这么个土豪国,在2009年的时候,竟然下定决心要在自己的地盘上修建一条高铁,把麦加和麦地那这两座圣城连接起来,方便那些来朝圣的穆斯林们。 高铁这个项目可不简单,全长450公里,总投资高达600亿元人民币。要知道,这条线路基本上都在沙漠里,施工难度可想而知。沙特的沙漠可不是一般的沙漠,那里白天温度最高能达到50℃,淡水资源匮乏,风沙更是大得吓人。这样的环境,换了其他国家的建筑公司,估计都得望而却步。 但是我们中国企业可不是吓大的。中国铁建这个大国工匠,在各种极端环境下都有丰富的建设经验。再说了,这种能展现大国实力,又能为当地人民带来福祉的项目,我们又怎能错过呢?于是,中国铁建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个挑战,开启了这场沙漠中的"钢铁长征"。 接下项目后,中国铁建的建设者们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施工准备。但困难很快就接踵而至。先是沙特当地的高温天气,让建设者们苦不堪言。在烈日的暴晒下,大家汗如雨下,人都要被烤化了。但工期紧,任务重,大家都咬紧牙关坚持着。接着,沙漠里的风沙也来捣乱。刚铺好的轨道,转眼就被吹来的沙子埋没了,机器设备也常常被沙子卡住。为了应对风沙,工人们费尽心思,在铁路两旁种植了防风林,还修建了挡沙墙。 最让建设者们头疼的,还是沙漠中那些"善变"的流沙。这种沙子就像是会"游走"一样,稍不留神就能把铁轨"吞没"。为了给铁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工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对地基进行夯实,还在路基中加入了大量的石料。就这样,中国铁建的建设者们一边与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一边和时间赛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九年的艰苦奋战,这条被称为"中国奇迹"的麦麦高铁终于建成通车了。 麦麦高铁的建成通车,就像是给中国企业在中东市场打了一场漂亮的广告。要知道,这可是中东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它的建成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东铁路市场的垄断。沙特人民第一次感受到了高铁的速度与便捷,更亲身见证了中国企业的实力。 消息不胫而走,中国高铁的大名很快就在整个阿拉伯世界传开了。一个个中东国家纷纷找上门来,想请我们中国企业帮他们也建设高铁。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机遇,中国企业抓住机会,大展拳脚。在沙特,我们又先后承建了麦加地铁、利雅得地铁等一大批轨道交通项目,还参与了吉赞经济城、阿布杰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建设。 更令人惊喜的是,沙特政府对中国企业的信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19年,沙特提出了"2030愿景",计划大力发展交通、能源、旅游等领域。沙特政府明确表示,中国企业将是他们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重要合作伙伴。于是,一个个大项目纷至沓来。光是新能源领域,中国企业就拿下了总价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光伏和风电项目。 而在此之前,沙特还与中国签署了总价高达28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其中包括100亿美元的石油贸易协议。要知道,这可是中沙两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经贸合作。这些大单的背后,无不凝结着麦麦高铁的功劳。 有人可能要问了,中国企业在沙特的这些项目赚钱了吗?别着急,好戏还在后头呢。据了解,仅沙特的吉赞经济城项目,中国企业的各类分包合同金额就超过了120亿美元。再加上其他项目的收益,中国企业仅在沙特一个国家的利润,就远远超过了当初修建麦麦高铁的投入。 麦麦高铁的建成,不仅仅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更是中国企业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企业不仅能在价格上有竞争力,更能在技术、工程质量上与世界一流水平媲美。这种实力,正是多年来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孜孜以求、砥砺前行的结果。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企业更是抓住机遇,在全球基建市场大展身手。从亚洲到非洲,从欧洲到拉美,中国企业承建的项目遍布五大洲。不少项目都是当地的"世纪工程",像肯尼亚的蒙内铁路、塞尔维亚的E763高速公路等,都在当地留下了"中国建造"的烙印。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拼搏,不仅为自身赢得了发展,也为所在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像麦麦高铁,它不仅方便了穆斯林朝觐,更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为沙特培养了大量工程技术人才,带动了当地就业。高铁建成后,沿线地区的商贸、旅游等产业也迎来了大发展。 这些收获的背后,是中国企业胸怀世界、合作共赢的大国风范。我们不是简单地把项目做完就走人,而是努力融入当地,真诚与各方合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正是凭着这种风范,中国企业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