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90岁的朱老总出席周总理的告别仪式,当他拄着拐杖站在周总理身边,一个举动让在场众人无不泪目! 1975年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闷热的天气让人难以呼吸。在北京医院里,一场特殊的会面正在进行,这是两位老战友最后的相聚。 这天下午,周恩来得知朱德即将前往北戴河修养,便托人询问朱德能否前来看望。朱德早已期盼这一刻,他一直在等待周恩来的邀请。 收到邀请后,朱德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准备前往医院。而此时的周恩来,尽管身患重病,仍坚持换下病号服,穿上整洁的中山装。 护士长想要搀扶周恩来,却被他婉言谢绝。他坚持自己站起来,走到会客厅等候老战友的到来。 下午5点50分,朱德的车子停在了医院门口。周恩来站在会客厅门口,主动向前迎接。 两位老人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朱德颤抖着声音问候:"你好吗?"周恩来露出微笑回应:"还好,咱们坐下来谈吧。" 看到朱德坐下后,周恩来特意询问是否需要更换一个高一些的椅子。朱德摆摆手表示不用,他更在意的是老友的身体状况。 为了让两位老人能够畅所欲欢,工作人员们体贴地退出了会客厅。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这对相识五十多年的挚友。 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多分钟的交谈时间,但两人聊得格外投机。从国家大事到个人近况,从往事回忆到未来展望,点点滴滴都承载着深厚的情谊。 考虑到朱德年事已高,需要按时服药吃饭,周恩来主动提出结束会面。他亲自送朱德走出会客厅,两人再次紧紧握手作别。 目送朱德的车子渐渐远去,周恩来依然伫立在门口。这一刻,他或许不会想到,这竟是他们今生最后一次见面。 回到家中后,朱德向夫人康克清讲述了会面的经过。他说周恩来精神还不错,但明显消瘦了很多。 周恩来对朱德的关心,不仅体现在见面时的细节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他经常询问朱德的身体状况、作息时间,甚至连吃饭时间都记挂在心。 1976年1月8日这天,北京的寒风格外刺骨。清晨9时57分,中国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永远闭上了双眼。 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并未对外公布,工作人员们开始为告别仪式做准备。北京医院的工作人员们小心翼翼地布置灵堂,确保一切都妥善安排。 当天下午,年届九旬的朱德还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外宾。他的夫人康克清考虑到朱德的身体状况,暂时没有告诉他这个噩耗。 直到晚上,当广播里传来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时,朱德才知道这个事实。整个国家陷入了悲痛之中,而对朱德来说,这更是难以接受的打击。 朱德坐在沙发上许久没有说话,眼泪不断地流下。这位经历过无数战争、见惯生死的老革命家,此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康克清和家人们守在朱德身边,默默陪伴着这位失去挚友的老人。从小声的抽泣到后来的嚎啕大哭,朱德的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1月11日,是周恩来总理遗体告别仪式的最后一天。这天清早,90岁高龄的朱德在女儿朱敏的陪同下,特意换上了许久不穿的军装。 来到北京医院,朱德看到周恩来安详地躺在鲜花丛中。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走到灵前,神情庄重。 在众人注视下,朱德缓缓摘下军帽,右手举起,向着周恩来的遗体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个军礼,凝聚了半个世纪的战友情谊。 朱德的眼泪不断地流下,但他的军礼始终保持标准的姿势。这一刻,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周恩来的追悼会定于1月15日举行,但朱德因身体原因未能参加。他只能在家中通过电视直播,全程观看追悼会。 在周恩来去世后,朱德的身体状况明显变差。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按时吃饭,整个人都笼罩在失去挚友的悲痛中。 尽管如此,朱德仍然坚持工作。直到同年6月,他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澳大利亚总理后,身体突发不适,被紧急送往医院。 最终,在1976年7月6日,朱德也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