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人跟人之间的财富差距,大多数都是“复利”拉开的。
前几天大外甥女卖出了一份卡片赚了120,来上班时,却被我批评了一顿。
我问她卡片哪里来的?她说妹妹吃零食抽奖抽到的。我又问,能不能联系到厂家?能不能有找到货源?甚至能不能你自己设计?她都说,不能。
那就是一锤子买卖,纯靠运气赚到的钱。这种钱,以后要少赚。
因为没有“复利性”的钱,时间和机会成本都是极高的。
假设杜师傅去小区低价收纸盒,加价卖出去,一天也能赚八十、一百。但我一天不出门,我就没有钱赚;
那如果我这一天用来写本书,后面书出版,每卖出去一本,杜师傅的时间就相当于被复利了一次。大概率是后者赚钱总量更多。
所以,当你赚了没有复利性的钱,也就意味着你对时间的使用,大概率是低价的。
所以,大外甥女虽然赚到钱了,我依然要批评她低价使用了时间。
这就是查理芒格一直说得:我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黄少宜
确实是复利,有如我村中有个老头,生了4个儿女,小学毕业,90年代他一有钱就在村中买宅基地,90年代144平方不到7万元,他在那10年间陆续买了8块地,现在他比太多老板舒服,因为一块都是280来万起步,而且6块是临街可以开店面,可以开12个店,每个月4.8万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