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当年战忽局的局座?在中国空军,海军还不如西方的那些年头里,他用一张巧嘴把

常常说说 2025-01-04 22:18:42

谁还记得当年战忽局的局座?在中国空军,海军还不如西方的那些年头里,他用一张巧嘴把西方人忽悠的团团转。他说:双舰岛全是危害,没有任何好处,结果076上了,四川舰出来了!

1990年代,中国海军还处于摸索阶段,连航母的影子都没见到。那时,西方国家的航母设计不断推陈出新。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采用了全新的双舰岛设计,一时间引发热议。

双舰岛意味着两座舰岛分工明确,指挥和航行可以分离。然而,这种设计增加了建造复杂性,也占用了飞行甲板空间。

国内军事评论员直接质疑双舰岛。他们说,这种设计太过冗余,对提高战斗力帮助不大。一些资深专家公开表示,单舰岛才是最佳选择。著名的“战忽局局座”更是在节目中,用幽默的方式形容双舰岛设计是“鸡肋”,看似先进,实则华而不实。

当时的中国,连基本的航母设计都没有完全掌握,更别提挑战复杂的双舰岛方案。对于很多人来说,双舰岛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技术,连讨论的意义都显得多余。

时间到了2010年代,中国海军开始迅速发展。辽宁舰的服役让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航母,但也让人清楚地看到差距。与美、英航母相比,中国在设计理念上还停留在模仿阶段。特别是甲板操作效率,成为制约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这时,双舰岛的优势开始显现。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通过实战演练证明,双舰岛可以有效优化航空指挥和航行管理。同时,分开的结构还降低了设备集中受损的风险。

中国的舰艇设计师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设计。一个新的问题摆在面前:要不要在未来的舰艇上尝试双舰岛?支持者认为,双舰岛将提升舰艇的操作效率,特别是在两栖作战和舰载机运行上。反对者仍旧坚持认为,这种设计复杂,得不偿失。

突破来自于技术的积累。随着电磁弹射技术的发展和舰载机数量的增加,设计团队意识到,传统单舰岛方案已经无法满足需求。076型两栖攻击舰项目立项时,双舰岛设计被列为重点讨论内容之一。

2024年12月,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舰体庞大,外形威武,双舰岛设计格外引人注目。它的诞生,不仅代表着中国舰艇设计理念的进步,更是海军装备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

四川舰的双舰岛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前舰岛负责航行指挥,后舰岛专注航空作业,分工明确。设计团队在甲板布局上做了精心优化,确保飞行甲板的可用面积不被过多占用。这艘舰艇采用全通式飞行甲板,可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直升机以及多种无人机。同时,它还应用了电磁弹射技术,成为全球首艘采用该技术的两栖攻击舰。

四川舰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多功能性。它不仅能够执行传统两栖登陆任务,还具备航母级别的舰载机运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这艘舰艇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未来的无人化作战需求,为后续装备升级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从设计到下水,四川舰的诞生经历了无数次修改和调整。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它不仅是中国海军的骄傲,也是一座里程碑。

四川舰的服役,让双舰岛设计从争议变成了共识。事实证明,这种设计带来的优势远远超过预期。首先,双舰岛提高了甲板作业的效率。前后分离的功能布局,让飞行甲板更加流畅,舰载机起降更加高效。

其次,双舰岛提高了舰艇的生存能力。在战斗中,如果一个舰岛受到攻击,另一个仍然可以保持舰艇的基本运作。这样的冗余设计,大大提升了战场上的可靠性。

四川舰的成功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战忽局局座”当年的评价。那些看似调侃的言辞,如今成了绝佳的对比案例。从“全是问题”到“实际应用”,中国海军用行动证明了技术发展的可能性。

从质疑到实践,双舰岛设计在中国海军的发展中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旅程。四川舰的下水,标志着中国舰艇设计理念的成熟,也为未来海军装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曾经的局座,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那个时代的局限。而今天的四川舰,则用事实证明了中国的实力。双舰岛,不再是一个争议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0 阅读:87

评论列表

慕    公

慕 公

2025-01-05 01:00

那时候没有电磁弹射,现在有了,还在乎什么

常常说说

常常说说

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