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 年,农民蒲运海的儿子入伍 3 年后,他却等来了儿子战死沙场的消息。谁知,打开烈士证书一看,蒲运海惊呆了:上面的名字跟儿子的是同名不同姓。从那以后,蒲运海就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儿子。 蒲运海,四川阆中一位普通的农民,经历了旧社会的重重苦难。他的童年在地主剥削下艰难度日,父母因劳累过度早早离世。解放后,翻身做主人的蒲运海迎来了生活的希望,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蒲仕平尤为乖巧懂事。 蒲仕平从小就渴望成为军人。虽然父亲出于对战争的恐惧,百般劝阻他安心务农,但蒲仕平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他穿上了军装,走向部队,成为家乡的骄傲。 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出色的表现,他脱颖而出,成为侦察连的连长,为部队立下了不少功劳。命运的齿轮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发生了巨大转变。 在这场战役中,蒲仕平作为侦察连连长,主动承担侦察敌情的任务,屡次完成艰险的任务。在一次回撤过程中,他为掩护战友撤退,不幸被越军发现并牺牲。他的战友们带回的只有被严重破坏的遗骸。 在收到烈士证明书的那一天,蒲运海的生活彻底改变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他从云南军区收到一封沉重的信件,信中称他的儿子蒲仕平在执行侦察任务时牺牲,随信附有革命烈士证明书。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令他痛不欲生。当他仔细查看证明书时,却发现上面的名字写着“卞仕平”。这一细节让他燃起了一丝希望——是不是部队寄错了?也许儿子还活着! 怀揣着这样的希望,蒲运海开始了他的漫漫寻子之路。他的第一步是前往地方武装部,试图从那里了解更多信息。他拿着信件和证明书,颤抖着递给工作人员,一字一句地询问:“这个‘卞仕平’是不是弄错了?我儿子叫‘蒲仕平’,是不是哪里搞混了?” 当时的善后工作并不完善,地方武装部并未掌握更详细的情况,工作人员只能含糊其辞地安慰他:“老人家,这可能只是笔误,但具体情况我们也不清楚,建议您去云南找相关部门了解一下。” 这一回答虽然没有解决问题,却更加坚定了蒲运海的决心。他毅然决定前往云南,亲自查清儿子的下落。那年,他带着简单的行李,坐上了开往云南的绿皮火车。在拥挤的车厢里,他紧紧抱着装着信件和证明书的布包,一路上与人打听部队地址。他不知道未来的路有多难,只知道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儿子。 到达云南后,蒲运海先后拜访了多个部门,包括地方政府和军区。由于当年战后事务繁忙,烈士档案的记录存在诸多误差,没人能明确告诉他“卞仕平”的具体信息。一些部门表示可以帮助核查,但核查工作耗时漫长;另一些部门则干脆表示无能为力。 为了获取更多线索,蒲运海还找到了儿子当年的战友。通过多方联系,他终于见到了一位幸存的老兵。这位老兵告诉他,确实有一名叫“仕平”的侦察连连长在那次战斗中牺牲,但由于战场局势混乱,烈士遗体的处理仓促,很多信息都未能完全登记清楚。至于这名烈士是否就是他的儿子,老兵也无法确认。 这番交谈让蒲运海的希望再次被浇灭。他站在战友提供的地址前,久久不语。云南的阳光炽烈,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脸上的汗水顺着深深的皱纹滑下。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继续向更多的人打听线索,但得到的回答无一例外地模糊而空洞。 时间一天天过去,蒲运海回到家乡后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在家中的墙上挂起一张简易地图,用红笔标记着他去过的地方。每次有新消息,他都会立即整理好行李,踏上旅途。家里的农田荒废了,身体也逐渐衰老,但这些都无法阻挡他寻子的脚步。 在这38年里,蒲运海的足迹遍布数十个城市和乡村。他拄着拐杖,拉着沉重的行李箱,穿行在一个个陌生的街巷;他坐着长途汽车,穿越崎岖山路,只为追寻可能的蛛丝马迹。他在烈士纪念碑前流过泪,也在冷漠的档案室外等到深夜。 2014年,蒲运海的寻子之路终于迎来了转机。阆中爱心联谊会得知了他的事迹,组织力量帮助他调查线索。经过多方努力,他们查到了一条关键信息——屏边县烈士陵园内有一座墓碑,上面刻着“卞仕平”的名字。 得知消息的蒲运海激动不已。他在爱心人士的陪伴下,历经2天时间,终于来到屏边县烈士陵园。当他颤巍巍地走向那块墓碑时,泪水模糊了双眼。尽管名字中的姓氏依然是“卞”,但墓碑上的照片分明就是他的儿子蒲仕平!他跪倒在地,双手紧紧抱着墓碑,泪如雨下。他知道,38年的苦寻终于有了结果。 经过进一步核查,相关部门确认了“卞仕平”确实是因笔误记录的“蒲仕平”。而那段漫长的寻子岁月,也在此刻画上了一个沉重而悲壮的句号。 此后,蒲运海每年都会前往烈士陵园祭拜儿子。他的故事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感动了无数人。尽管悲伤深重,但他用自己的坚韧和坚持,为下一代传递了家国情怀和亲情力量。
有原部队番号有经办人,让一个老人-烈士的父亲,跑了几十年不得要领,实在不应该啊。
当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一月有余。但我觉得这种情况不应该很复杂。撤下来的解放军应该都会偷偷的跟家里报个平安。而浦运海却苦苦寻了38年才有结果这可能吗??我个人理解这说不通。哪怕是被俘了交换俘虏也应该早就回家了。那么只有一种情况,肯定是牺牲了,只不过老人不愿意这么想去罢了!这白发人送黑发人那肯定是伤心的天痛。
无语。都七九年了,还出现这样的低级失误。应彻查当事人的责任,枪毙
蒲,卞发音,笔划相去甚远,这就是对待烈士的态度???
让一个失去了儿子的老人跑了38年,他儿子的原部队太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他们的责任呢,我们的英雄的父亲太心酸了。
给卫国的人民英雄一一敬礼!
我哥是82年的,但是以前户口本上的素质差,把2写得像0了,找派出所,人家说了,你怎么证明这是这是2?回去找到老的户口本,人家又说了,这是作废的,要你去医院开出生证明……,医院说了,你都不是医院出生的,怎么给你开出生证明?无非就是学历证和身份证年纪对不上嘛,改学历证可以吗,人家学校说了,都是上报省教育厅的,改不了……。然后我哥找工作一直碰壁,最后照着毕业证的编号搞了本假证……,可以提前2年退休了
连队文书啥水平,还是一级一级抄写错了,应该严查。
要善待烈士家人
当年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听音记录,蒲写成朴,再写成卜,最后就写成卞了……
76年当兵,79年牺牲,任职侦察连长?三年兵提升连长?
拉出去枪毙!
父亲去看逝去的儿子,怎么能用“祭拜"二字?伟大的父爱,愿英魂永存!
胡编乱造是对卫国烈士亵渎
又不是解放前,这故事编的,水平太差,贴主莫非是1450。
牺牲者的名字都弄错,对不起烈士,都上世纪八十年代了,难道还要像抗美援朝那样有很多无名英雄?
烈士都是老农民的儿子!
向烈士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
也许就是这份出错给老人留下那点希望,才是让老人坚持活到现在的重要原因吧;不然忧思成疾可能早就走了
一看就是瞎编的
我都不知道小编这是怎么编下来的。你说地方上统计人数不太严谨有可能。但是部队的管理那是非常严格的。我们的部队基本上是以连为建制的,打完仗后没有撤下来的,有三种情况:1.牺牲了,2.被俘了,3.走散了。更何况每个人的军服上都有编号,姓名,血型等...也不可能寻找了38年后才有了确切的结果。
有希望才能坚持!
浩气长存[玫瑰][作揖]
南充蒲是大姓,有些还有回族血统,我小学有个同学,也简写成那个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事。
不应该这样呀
执着的父爱
以前写自我简体字人多,蒲有可能写成卜,记录的人可得潦草,误认为卞
建议国家应该为他寻子所付出资金报销和做相关补助。
干什么吃的?姓写错了!害老人一辈子!
他妈的这是人干的事吗?应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我觉得故意不靠谱,又不是全军覆灭,连级或营级档案跑那去了,如果原部队都说不出个子卵,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怀疑这个班不见的人是投降或借侦察时机逃跑了。
[好生气][好生气][好生气]
[祈祷][祈祷][祈祷]
肯定是你的儿子,牺牲在战场,否则几十年不回家吗,
76年入伍,79年连长,写文章请尊重事实,战前确实提拔了基层连排长,再怎么着3年班排连都干了
善待老人就好了
连烈士姓名都搞不清楚,真有这些人的。
敬礼
写的什么?文笔太差劲了吧?
可怜的老人
这种错误居然长时间得不到纠正,不应该
善待英雄
无语 这也可以搞错
有关部门太不负责任了,竟然把烈士的名字搞错。
向英雄致敬!
其实如果儿子还活在早就会回家来探望一下的,几十年没有回来基本上就是牺牲了。只是父亲心里不能接受。
你要搞清楚这个是连长啊。实际情况可想而知…
当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迎来裁军,许多部队改编,我所在的部队我现在也不知道在哪!
我也被搞大了一岁,名字也是错的,让一个特别尴尬的的名字伴随我的一生
我爸的插队证明是七月,结果实在看不清,就隐隐约约看见一横,就自己动笔改成一月,多半年工龄,顺便提前半年退休[得瑟]
把烈士名字搞错了是渎职!
76年入伍,79年能成长为侦察连长?
入伍三年,怎么可能是侦察连长?
向英雄爸爸致敬
这种文章不可信!
3年当上了侦察连长?到底是76年还是79年收到烈士证书?
一派胡言,入伍三年当侦察连的连长?
向英雄致敬!善待烈士家属。
爹妈都给了名字了,怎么……
1979年当时用的是简化字。蒲(卜)在云贵川发音相同,录入时估计写成卜。后来转手登记时,遇上个不是云贵川的。认为卜不是姓氏,卞才是姓氏。才有了卞XX
儿子为国晒牲了,是国之英雄。应该善待英雄的父亲,是他们的儿女的牺牲,换来了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
儿子不和家里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