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目录3】
在美国,我从西雅图结束行程,一路南下,抵达了美国西岸的第二站波特兰,在这里呆了4天,接着继续南下,抵达了名称旧金山。
1️⃣小文广州人
在波特兰,见到了一个在当地生活5年的小伙小文。
他说他和我一样,到处旅行已经10年了,不过他疫情后就到了美国定居3年了。
他曾经在巴西,中美洲,菲律宾等地都待过。
2️⃣尼尔,菲律宾人
晚上一个菲律宾人帮我设计了一下我明天可以城市徒步的线路,菲律宾人已经来美国20多年了,他从美国中西部的爱荷华州搬到俄勒冈州7年,所以对波特兰也比较熟悉。
3️⃣小李,安徽人
我在波特兰的一家新能源公司,见到了当地华人小李。
小李是安徽芜湖人,和小燕子是老乡。
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2014年到美国的耶鲁大学读研究生。
期间去过德意志银行等行业工作,现在找到了一个自己看好的行业,新能源企业,他在这家企业做中层管理。
4️⃣月白,河南人
到了波特兰,我遇到一个故事样本太神奇了,她叫月白,是一个美国华人,也是我微博的忠实读者。
(我之所以感觉要跟网友见面,是想看看对方给人的状态,和网络上呈现的会是不一样的感觉。月白给我的感受是开朗,大方,健谈。她的生活圈子几乎全是白人,包括老公,朋友,邻居,学生。
比较让我惊讶的是她在美国24年,她跟我聊天过程中一个英文单词都没有,就是纯中文,非常流利,完全看不出从17岁高中就到了美国。)
她今年40岁,1984年生于河南,2000年高二的她,来到美国读高中。
19岁的她到了美国摩门教大学读书,认识了她现在的美国丈夫(19岁到现在结婚21年)。
她在大学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期间做家庭主妇10年。
他们全家当时之所以从犹他州搬到俄勒冈,是因为她老公找到了因特尔公司的工作,待遇不错。
(后来她老公和她都退教了)
等孩子长大一些,她开始在美国高中教授美国历史和世界史的科目。
今天跟她聊的话题非常广。
她的故事我可以写成两个主题“华人女性在美国高中教书(美国教育体系为什么可以塑造出如此撕裂的左右派)”,“美国华人经历的摩门教(她在美国犹他州上了摩门教大学,跟摩门教老公结婚,最后推出摩门教)”。
5️⃣加拿大老太太
在美国第一次乘坐长途火车,沿途可以看到美丽的秋色。
从波特兰到旧金山,大概要18个小时,从下午2点半到隔天早晨9点。
坐我隔壁是一个健谈的加拿大老太太,她花了一个小时跟我讲了她辈子遇见过10次熊的故事,而如今她已经76岁。
她告诉我熊没有危险,他们只吃蓝莓野果子蜂蜜,除非让你感觉到你对它的孩有威胁。
然后她问来自于哪里,我告诉她中国。
她似乎对中国也会有很多好奇心,她指着火车车窗外的农田问我,是不是在中国有很多农田,有很多森林。
我说,分区域,西部和北部地区森林比较多,我的省份主要是小型工厂。
她说,你们中国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农田缺水吗?
我说,中国北方可能会有吧,中国有两条大河,灌溉技术很久了,所以整体不太会有干旱的问题。
加拿大老太太告诉我,她的家乡在温哥华那个BC省往落基山脉进去的一个1万人的小镇。
我说,难怪你这一生遇到那么10次熊……
6️⃣老莱,辽宁人
我跟当地一个中国“润人”老莱一起去逛逛旧金山。
老莱是我在唐人街中餐馆认识的一个后厨,他当时跟他闲聊,老莱是辽宁人,但是普通话的东北味不浓,所以我认为他应该是受教育水平不错的人,怎么到了美国去中餐馆端盘子。
老莱试探性的问我,你来美国是待多久?准备留下来吗?
我说,留下来?我为什么要留下来,我留下来能找到啥工作?
老莱就开始说自己的经历,他是通过“家庭团聚”来美国的,以前在国内他是在电力系统工作。
2019年,他老婆先到了美国,因为他老婆的弟弟在旧金山开了两家中餐馆。
所以他们通过旅游签证留在来之后就没有再离开美国了。
7️⃣伊万,俄罗斯人
没想到我在美国,还能看到俄罗斯的游客。
他告诉我在莫斯科已经无法办理美国签证了,他是去捷克布拉格旅游的时候,趁机在当地美国大使馆,才办理了美国签证。
这一次来到美国,他自己租了一辆车,把整个加州和拉斯维加斯绕了一圈。
8️⃣小辉,广州人
在旧金山市区,我见到了小辉,他是一个高材生,在广州最好的高中被挖到了复旦附中国际部,然后到了康奈尔大学本硕连读,现在25岁的他,已经在苹果公司工作,年薪超过大部分美国人。
9️⃣小翁,浙江人
从旧金山市区休息了两天,我开始了我的硅谷之旅。
在硅谷第一站,我到了特斯拉。
荷兰华人小马给我介绍了他大学的北航同学小翁。
小翁在特斯拉工作,主要研究的事电车的充电接口。
小翁带我参观了特斯拉车间,但是里面全程保密,所以无法呈现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