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说自己当年高考考的特别好,但是志愿没报好(这个问题可能现在不存在了),本来能去top2或者985,结果因为一个什么不服从调剂之类的去了二本,大部分人会咋想呢?
其实绝大部分人不相信,只是嘴上不说,甚至还会附和一下,说哎呀你真可惜啊,这报志愿制度真杀千刀啊!其实心里想的是:你丫为了面子啥都说的出来,鬼才信哦!反正你没考上咋说咋是呗~我们还能去查你成绩单啊!
少部分人基本相信。但是在他们眼里,你就是不如正儿八经考上985的,哪怕你比那人分还高也没用。你不服?那你敢不敢再考一次啊!
而如果你真的退学再考一次,考上了985,大家想的是:这人果然很牛逼,没吹牛;如果没考上,大家想的是:果然之前就是吹牛逼吧!我就说考上985的人咋可能去二本!
如果你真的以985的分数,在二本混了几年,再毕业的时候,你会发现:
哪怕你是你们系第一名,确实比你周围二本的同学各方面都强,但是在别人比如用人单位眼里,你和他们没啥区别。而那位曾经比你考分低但是上了985的同学,人家至少学校这个标签就是比你强一大截子。
最后你真的就成了二本子,没有人再去在意你到底以什么分数考入二本了。
当然了,如果这个二本是特殊的情况,比如什么警察学校海关学院这种包进体制的,那就另当别论了,你就算是慧眼识英雄,差异化竞争赢在起跑线了。
好了,现在你把985代入为那种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条件好的对象,二本代入为一眼看过去就不咋地的,特殊的二本院校代入为那种一眼看过去不咋地结果发现是个拆迁户的...
你就知道,择偶的结果,或者说配偶的条件,对于一个人,有多么重要。
一定程度上,你是你的无数选择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