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用干姜、少阴用附子、厥阴用吴茱萸,牢记这几种用药思路! 太阴、少阴、厥阴,

佩江 2024-12-25 14:16:39

太阴用干姜、少阴用附子、厥阴用吴茱萸,牢记这几种用药思路! 太阴、少阴、厥阴,其实就是《伤寒论》中的三阴证,也就是寒症! 其中太阴——脾胃寒;少阴——心肾寒;厥阴——肝寒 而且越往后,寒邪越深,病就越严重 ①太阴用干姜: 寒邪直中太阴,也就是脾胃受寒 表现:手脚不温,腹痛胃痛,头晕乏力,精神不振,喜热恶凉食,食欲不振,容易上吐下泻等 原因:寒邪侵脾,导致运化、升清降浊功能失常。脾气不升则头晕;胃气不降则食欲差,恶心呕吐 调理:《伤寒论》中多用理中汤,方中干姜发挥主要作用:温胃散寒。寒邪没了,脾胃也就健了。这就是太阴用干姜的讲法! ②少阴用附子: 若寒邪深入到少阴,就会导致心肾受寒 这种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正是因为中老年正气衰弱,抵抗不足变成少阴症。 表现:受寒易感冒,手脚凉,嗜睡没精神,乏力,心脏的功能下降,甚至出现低烧,关节酸痛 调理:《伤寒论》中多用四逆汤,方中附子发挥主要作用:温肾阳,温心阳,驱散少阴的寒邪。这就是少阴用附子的讲法! ③厥阴用吴茱萸: 若寒邪继续深入,到了厥阴,算是身体最深层的病了。越深身体就越寒。 表现:头痛,眉菱角痛,用止痛药止不住,口水多,总想呕吐等。这是肝受寒了。 调理:《伤寒论》中多用吴茱萸汤,方中吴茱萸,辛辣苦涩,入肝经,能驱散厥阴的寒邪。这就是厥阴用吴茱萸的讲法! 注:到了厥阴,往往容易出现寒热错杂,比如手脚忽冷忽热,口渴喝水多,又不想吃饭,腹泻止不住,上热下寒等。参考乌梅芄

2 阅读: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