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黑山阻击战的地形图。 廖耀湘在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中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廖耀湘

博惠评历史 2024-12-24 22:51:09

这是黑山阻击战的地形图。 廖耀湘在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中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廖耀湘兵出沈阳,算得上是辽沈战役中的关键一环,掌握东北十余万精锐大军队的他,自然也是这场棋局中的关键一环。 理论上来讲,廖耀湘很想兵出沈阳。 可兵出沈阳有两个方向。一处前往锦州,一处南下抵达营口。在辽沈战役期间,当锦州被围,当塔山受阻,当廖耀湘出兵,他最为合适的地方到底是锦州,还是营口? 从地图上看,沈阳到锦州这条路并不好走,东北大平原河网纵横,而且是三条大河,大兵团行军极易受到影响。如果选择挺兵南下,因当时辽中地区还有国军驻防,包括后来刘玉章的52军顺利夺取营口,证明营口地区的防守力量是相当薄弱的。 这也是东北战场中的唯一生棋。 在《天龙八部》中,无崖子花费三年时间布下三十余年无人破解的珍珑棋局。 后来, 天山童姥说: 珍珑棋局几十年来难道天下多少人,凭你也解得开啊? 虚竹回答:闭眼随便下了一步棋封死自己一大片,然后就赢了。 虚竹弃子破盘,孤注一掷的勇气,恰是当年那群国军高级军事将领所不具有。所有人都知道,无论是辽沈战役也好,亦或是国党口中的锦沈会战,这是双方决定最终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战,可没人有孤注一掷的勇气。 蒋介石呢?他同样如此。在此等关键时刻,其实蒋介石有两种大决心、大战略的最终选择。其一,打!拼光家底的打这场空前的大决战;其二,撤!不惜一切代价的尽可能撤出东北的精锐。 蒋介石最终选择了第一种。 可这恰恰是所有东北高层将领最不愿意做的一件事情。我相信,如果蒋介石用第二种方法,东北的国军绝不至于被歼灭如此之快。东北最为精锐的十二万核心武装力量,仅在三天内就宣布全歼。 这在战争史上绝对属于难以置信的存在。 黑山位于新民到锦州的铁路、公路要道上。第一个作用是可以控制机械化兵团的快速推进,第二是由于该地是辽西大平原内部少数具有小山头的地方,且是三条大河后背的最重要据点。这也导致后期的廖耀湘虽然在辽西战场犹犹豫豫,对黑山地区却是情有独钟。 廖耀湘兵出沈阳,有几件事情相当浪费时间。 第一,部队集结新民时,拖拖拉拉了三四天,最后又不等全部集结完毕,马上出发。 第二,攻下彰武后又等了两三天,才决定向锦州北翼的阜新地区跃进。 第三,当得知锦州丢失,又等了五天的时间,才开始南下进攻黑山。 这其中,浪费的时间逼近半个月。要知道,这是具有强悍战斗力,且是东北战场上最最核心的部队,竟然在辽沈决战的关键时刻,未能积极参与到战场军事行动中,而是浪费大半个月的时间搞武装大游行,当时的廖耀湘作为第九兵团的司令官显然是极其不负责的。 这三处浪费的时间,也是廖耀湘兵出沈阳后所犯的最大错误。 那么,廖耀湘南下进攻黑山后的一段时间,有没有可能安全跃进到当时已经被刘玉章所占领的唯一活路营口呢? 从时间上讲,廖耀湘从23日开始下令进攻黑山,一直到26日凌晨才停止进攻黑山。这其中满打满算有三天的时间,这三天的时间也是东野大军从锦州疯狂赶路的时间。 如果他全面撤退,那还是有机会撤退到营口的。 不过,在进攻黑山的时候,廖耀湘还是做了一项足以葬送兵团的举动。进攻黑山的同时,后续部队竟然没有选择边打边撤,而是选择等待友军完完全全的攻占黑山,才能撤退。 因为这是廖耀湘的命令。 如果真的如此,我们还能够理解廖耀湘。 可后来打不下黑山,廖耀湘又决定边打边撤。如廖耀湘在回忆录中说:我感到时间紧迫,不能再等待攻下黑山才向营口撤退,必须立即行动。 也正是这一天,东野大军全面抵达黑山战场,26日这天(也即廖耀湘决定全面南撤的这一天),廖兵团在东野大军的猛烈进攻下,溃不成军,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仅仅三天全部报销。

0 阅读:177
博惠评历史

博惠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