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事件来分析,你怎么看待“慈不掌兵”这句话? 很多人都觉得,历史上真正能让

柳淮蕊 2024-12-23 01:15:24

从历史事件来分析,你怎么看待“慈不掌兵”这句话? 很多人都觉得,历史上真正能让手底下军队听命的,都是那些爱兵如子的将领,难道他们不仁慈吗,但爱兵如子的后半句,也可以是“用兵如泥”。 这慈不掌兵里的“慈”并不是说一个人平时的表现,而是十万火急之时,他不能心软,那平时都严苛至极的,也不可能有人会真正信服他。 就拿林彪和粟裕两位军神来说吧,他们哪个不是爱兵如子,对下属和气又关怀,林彪是平时没有把握的仗绝对不打,粟裕也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可这两个人一旦下定决心,那就是“铁石心肠”。 想当年林彪这么惜兵的人,为了战局的胜利,在无塔亦无山的塔山村摆出两个纵队,拦得住要拦,拦不住也要拿命拦。 下面来电报,他只撂下一句“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要知道那么多条人命,都是平日里的好战友,亲兄弟,他们的感情不深吗,林彪难道不心疼吗? 当然心疼,但是这时候他一刻也不能犹豫,不能心软,因为战局瞬息万变,一旦执行命令不坚决, 就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而粟裕大将脾气这么好一个人,刚开始甚至都很难镇住底下的纵队司令,但真到关键时候人家又是怎么样的? 就认准一句话,“大兵团作战,军纪要严格”,发现情况不对,直接在指挥所下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占领曹八集,如有失职,军法从事!” 都说用兵者,如人中之龙,这句话我算是深深体会到了,心连心的兄弟们接连冲进炮火中倒下,就算自己的心再痛,也必须将命令贯彻到底,一刻的犹豫,就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军神们不是没有感情,而是为了让兄弟们“死得其所”,为了保下更多的兄弟的乡亲们,家人们,让后方的大伙都能平平安安的。 爱兵如子,其实更多的就是体现在平时,不打仗的时候你怎么对待你的下属,你的下属就会怎么回报你,只有你将心比心,他们才会为你卖命。 但真要到了决胜时刻,还是要杀伐果断,足够坚决,毕竟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起于狐疑。 每一个军人怕都不是的牺牲,而是战败,毕竟成功以后,他们满身光荣,可要是失败了,他们的牺牲就显得没那么有意义了。 用一小部分人最有价值的牺牲,换最大部分人永世平安幸福,这难道不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吗? 对此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