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月17日,美国一架携带4颗氢弹的轰炸机,在飞往苏联空域的途中经过西班牙上空时发生了爆炸,爆炸前,飞行员竟直接将4颗威力堪比1000个广岛原子弹的氢弹投到了西班牙。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新媒体--可怕!4枚美国氢弹曾掉落在这里……) 1966年,冷战阴云笼罩全球,核威胁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人类头顶。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核军备竞赛的道路上狂飙突进,彼此虎视眈眈。 就在这年1月17日,西班牙一个宁静的小渔村——帕洛玛雷斯,却意外地成为了这场危险游戏的舞台,差点上演了一出真实的核灾难大片。 冷战时,为了确保双方势力均衡,美国推行了“铬圆顶行动”,这是一个核威慑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派载有核武器的轰炸机,在苏联边境附近晃悠,秀肌肉,搞威慑。 1966年1月17日,一架B-52轰炸机,满载四枚B28氢弹,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西摩·约翰逊空军基地起飞,开始了例行的“铬圆顶”巡航。 这趟旅程可不是短途旅行,要跨越大西洋和地中海,深入苏联腹地,然后原路返回。 由于航程远超B-52的极限,空中加油成了必选项。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次例行公事的空中加油,却成了引发一场惊天危机的导火索。 上午10点30分,西班牙帕洛玛雷斯上空9450米,B-52与前来加油的KC-135运输机缓缓接近。 就在两机即将对接的关键时刻,意外发生了! 加油机的加油杆,像脱缰的野马般,狠狠地撞上了B-52的机身顶部。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宛如好莱坞灾难电影的开场:B-52的左翼和纵梁瞬间折断,飞机随即发生剧烈爆炸,火光冲天。 KC-135也难逃厄运,两机残骸如流星般坠向地面。 两架飞机上的七名机组人员,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不幸遇难。 然而,更令人心惊肉跳的是,B-52上还挂载着四枚B28氢弹,每一枚的威力都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1250倍! 消息传出,举世震惊。 帕洛玛雷斯,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渔村,瞬间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美军反应迅速,紧急启动应急预案。 众多救援人员急速赶赴事故地点,一场和死神的较量搜救行动随即拉开序幕。 很快,三枚氢弹被找到。 其中两枚炸弹在B-52飞机上常规炸弹爆炸时受损,因此出现了放射性污染的问题。 第三枚则相对完整,静静地躺在河床上。 第四枚氢弹仿佛人间消失了,怎么都找不到踪迹。 搜救队仔细搜查了一遍,只发现了几块降落伞的碎片。 有人突然想到一个吓人的情况,会不会是氢弹打开了降落伞,结果被风吹到海里去了? 这枚失踪的氢弹,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悬在每个人的心头。 如果它在海中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美国海军临危受命,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海上搜寻队伍:航空母舰、扫雷艇、驱逐舰、登陆艇,还有103名经验丰富的潜水员,浩浩荡荡地开赴帕洛玛雷斯附近海域。 然而,大海茫茫,想要找到一枚小小的氢弹,谈何容易。 时间转眼过了一个月,两个月,可还是没得到什么成果。 尽管用了拖曳声纳、深潜器等高科技设备,但还是没找到那颗氢弹的踪迹。 正当大家差不多要心灰意冷时,突然有了转机。 “阿尔文”号潜水艇在海底大约700米的斜坡上,找到了一块不寻常的碎片。 经过仔细辨认,惊喜地确认:这就是第四枚氢弹的降落伞! 找到降落伞,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紧接着,我们看到了“阿鲁明纳”号潜水艇的出现。 它装备了机械手臂,可以抓取重物。 然而,机械臂的操作精度有限,无法直接抓住氢弹,只能通过拉扯降落伞的钢绳来提升氢弹。 这一动作,把海底的泥沙都翻起来了,场面顿时变得乱糟糟的。 工作人员担心这样下去会损坏氢弹,只好停止操作。 接下来,第一代海洋机器人CURV-1闪亮登场。 这款机器人配备了摄像机、声纳和机械手,经过特殊改装后,能够精准地抓住氢弹。 3月25日,第二次打捞行动开始。 CURV-1顺利夹住氢弹,“阿尔文”号则提着降落伞的钢绳缓缓上浮。 眼看着就要成功了,意外再次发生:钢绳突然断裂,氢弹再次跌回海底! 一周后,第三次打捞行动展开。 “阿尔文”号潜水器又深入海中,但那枚氢弹却不见了踪影。 好容易在泥里翻腾了好几天,终于发现了它。 然而,在试图绑住氢弹的过程中,“阿尔文”号又一不小心,让氢弹顺着斜坡滚到了更深的海底! 更糟糕的是,“阿尔文”号的电力即将耗尽,不得不再次放弃打捞。 4月7日,第四次打捞行动。 这一次,“阿尔文”号和CURV-1密切配合,终于将氢弹牢牢固定,缓缓升向水面。 当氢弹距离海面还有30米时,打捞工作暂停。 等候多时的潜水员迅速下潜,对氢弹进行最后的固定。 终于,在经历了85天的漫长搜寻和四次惊心动魄的打捞后,这枚“幽灵”氢弹终于重见天日。
没有爆炸,差评
美国流氓畜牲,世界毒瘤
氢弹不是那么容易爆炸吧,不是得上百万度才能引爆吗?
人类作死
说明氢弹是一种多么稳定的炸弹呀
这类事件称为“断箭”,都没有发生核爆情况
只怨上天不作为,应该让飞机在美国坠落,氢弹引爆,起码让美国安静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