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嗑药史》非虚构比小说还像小说 作者:诺曼·奥勒 拜耳在成功合成阿司匹林的几天后就发明了海洛因这个事情我早就知道,但默克和拜耳在这个二战期间的毒品生产量还第一次这么直观看到。 闪电战那段,日行240公里“军事世界记录”背后是3500万片柏飞丁,头皮发麻。 参考文献近500条,还有未发表和刚公开不久的档案,时代见证者的谈话,但确实还挺表面的,感觉不像那些研究历史的那么深入。但很精彩了,可读性很强。 二战烽火连天之际,德军士兵所依赖的Pervitin究竟是何方神圣? 它是否如同传说中的那般,能让士兵化身超级战士? 在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士兵的背包中,除了武器弹药,竟还藏有一种特殊的“补给”——毒品。 这些毒品如同魔法药剂,赋予士兵们超乎常人的力量与耐力。 有观点认为,希特勒的真正秘密武器,并非那些冰冷的钢铁巨兽,而是这片名为Pervitin的小小药片。 Pervitin,学名甲基苯丙胺,是一种效力强大的精神兴奋剂。 在二战的阴霾下,德国医生意外发现,士兵们在战前服用Pervitin后,竟能如不知疲倦的机器般持续战斗。 这种药物仿佛为士兵们插上了翅膀,让他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然而,Pervitin的魔力背后,却隐藏着致命的诱惑——强烈的成瘾性。 它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士兵克服恐惧与疲惫,也可能将他们推向无尽的深渊。 在德军高层眼中,Pervitin无疑是一种珍贵的工具,应被赋予那些执行艰巨任务的勇士。 它不仅能提升士兵的自信心与注意力,还能让他们在面对生死考验时更加果敢无畏。 此外,服用Pervitin的士兵,对饥饿、口渴乃至疼痛的感受都变得迟钝,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只为战斗而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Pervitin在德军中迅速普及,其分发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只要士兵提出需求,便能轻松获得。 一时间,德国前线部队几乎人手一瓶Pervitin,它成为了士兵们心中的“战神之药”。 更令人震惊的是,市场上还出现了名为“坦克巧克力”的糖果,实则内含Pervitin,成为了一种公开的“秘密武器”。 然而,好景不长。医生们逐渐发现,长期服用Pervitin的士兵,不仅药效逐渐减弱,还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甚至有人因过量服用而丧命。 直到1941年,这种药物才被列为需特别许可证方可发放。但在国防军内部,Pervitin仍被视为战斗的神器。 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相比,敌人的子弹、地雷和炮弹似乎更加可怕。 因此,这一规定被悄然忽视。 值得一提的是,美军在二战期间也曾使用类似药物——安非他明。 在诺曼底登陆等关键战役中,美军士兵就曾服用此药以增强战斗力。 同时期的英军也不甘落后,大量服用了安非他明片剂。 二战结束后,许多德国药剂师被带往美国,继续投身于兴奋剂的研究与开发。 从西方国家对毒品的态度中,我们不难看出一种“以毒攻毒”的逻辑。只要毒品能带来利益,便不惜一切代价加以利用。 这种短视的行为在二战后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无论是美国、英国还是德国,都有大量老兵因毒瘾而走上犯罪道路,导致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段因毒品而扭曲的战争记忆,却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耻辱柱上。 文章来源:《纳粹嗑药史》作者:诺曼·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