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月份,孙立人被调离新一军,贬到了东北当保安副司令,不想仅仅四个月后,

白薇说社会 2024-12-21 18:45:48

1947年4月份,孙立人被调离新一军,贬到了东北当保安副司令,不想仅仅四个月后,他就再次被调离:孙立人说杜聿明指挥不当,杜聿明说孙立人嚣张跋扈,真相到底如何?   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爆发,孙立人被调往东北接管新一军。此时,杜聿明是东北保安司令,负责指挥蒋军在东北的整体部署。   孙立人虽为新一军军长,但在实际行动中多次与杜聿明意见相左。   1946年的四平之战是蒋军在东北的重要一役。杜聿明部署三路进攻,重兵集中中路,要求新一军、新六军和七十一军协同作战,迅速占领长春。   然而,孙立人以休整为由拖延行动,使得整体计划被打乱。   杜聿明多次发电催促,甚至亲自赶到新一军指挥部要求立即行动,但孙立人始终采取消极态度。   在1947年的鞍海战役中,两人矛盾的进一步爆发。解放军对驻守海城的滇军184师发起猛烈进攻,师长潘朔端多次向杜聿明发电求援。   杜迅速指令新一军救援,但孙立人再次以部队需要休整为由拒绝出兵。   更为关键的是,孙立人越过杜聿明,直接向在沈阳的蒋介石申诉,最终获得蒋的批准。   这一事件不仅让滇军将领对杜聿明不满,也让孙杜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双方互相指责。   孙立人是抗战中战功赫赫的将领,曾是国民党军中的传奇人物。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跌宕与矛盾。   孙立人以优异的学术和军事才能为人称道。他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成归国后投身军旅。   在抗战时期,他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以及缅甸远征军作战,屡次立下战功。   在缅甸战场上,孙立人率领新38师歼灭日军3.3万余人,成为国军中歼敌最多的军级将领之一。   然而,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却始终无法融入以黄埔系为核心的国民党军权力体系。   此外,在一次军事检讨会上,两人的矛盾达到了顶点。   因新三十师一个团全军覆没,杜聿明主张追究师长唐守智的责任,而孙立人则为唐辩护,指责杜的指挥失当。   两人在会上激烈争执,最终会议被迫中断。会后,杜聿明上书蒋介石,建议调离孙立人并处分唐守智。   蒋介石最终决定将孙立人调任东北保安副司令,明升暗降,彻底剥夺了他对新一军的指挥权。   孙立人在东北的经历,不仅仅是他与杜聿明个人恩怨的体现,更反映了他与黄埔系将领格格不入的根本问题。   孙立人虽有显赫的战功,但因出身美国军事学院,始终未能融入国民党内部以黄埔系为主导的权力结构。   四个月后,被调离东北后,但东北战场的失利和权力斗争并未终结孙立人的军事生涯。   被调离后,他被派往台湾组建新军,并在金门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   1950年,他接任陆军总司令,1951年晋升为二级上将。然而,他的地位已大不如前。   蒋介石对孙立人的疑忌逐渐加深。孙立人与美国军政高层的密切关系成为蒋心头的一根刺。   1945年,艾森豪威尔邀孙立人前往欧洲,去参观欧洲战场,他却没有向老蒋提前报备,这令蒋极为不满。   1949年,美国远东统帅麦克阿瑟赴台访问,再次邀请孙立人,并暗示支持其取代蒋介石。这些事件让蒋介石对孙立人日益防备,最终决定将其逐步架空。   1955年,蒋介石以“兵变案”为由彻底扳倒孙立人。   蒋经国在陆军司令部成立政治部,对孙立人进行全面架空;随后,孙旧部以“泄露军机”等逮捕,被迫供认各种罪责。   最终,孙立人被以“纵容部署武装叛乱”的罪名革职,并被软禁长达33年。   在幽禁期间,孙立人完全被孤立,丧失了政治和军事影响力。   1988年,在台湾社会逐步开放的背景下,孙立人终于获释。然而,他的生命和事业早已因长期幽禁而消磨殆尽。   孙立人的一生从辉煌到失势,再到幽禁,是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一个缩影。他因非黄埔系背景和独立性格,始终无法融入复杂的权力体系。   作为抗战名将,他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但作为政坛人物,他未能摆脱派系倾轧的命运。   这段历史既是对国民党用人局限的警示,也为后人留下了关于权力和忠诚的深刻反思。

0 阅读:707
评论列表
  • 2024-12-28 13:27

    胡编乱造,孙离开新一军是194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