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纵队3位创始人,资历老功劳大,为何2人没军衔1人只授少将

追梦的年 2024-10-01 23:40:38

徂徕山起义,是我山东省委直接发动的起义,也是八路军首次在山东打出旗号,发挥了山东抗战的源头作用,后来的山东人民抗日游击支队、山东纵队,就是在此基础上组建、壮大的。

这支以本土力量为主发展出的武装,实力非常强劲,1940年就已有5个旅、4个支队,共计5.4万人,比起同时期的主力115师还强不少。

后来的解放战争,华野和东野都有山东纵队延续的身影,这个光荣的部队番号,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

但是,这么突出的山东纵队,三位创始人黎玉、林浩和景晓村后来似乎都没跟上,两个没参加授衔,“仅存硕果”也只是少将,为何如此呢?

全面抗战爆发后,军阀韩复榘不战而逃,导致山东多地迅速沦陷,日寇的侵略、伪军的肆虐、土匪的猖狂,导致齐鲁大地的百姓苦不堪言。

鉴于这种形势,我山东省委决心发动抗日武装起义,以此拯救人民群众、扩大革命影响。1938年1月,革命力量兵分两路在泰安徂徕山举事,打响我党在山东抗日的第一枪。

这两路,一路是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省委秘书长景晓村率领;另一路由山东省委副书记林浩、委员洪涛率领。

洪涛是走过长征的老红军,1937年12月才奉中央命令入鲁,其他三人则长期在山东工作,起义的力量也主要是他们拉起来的。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讲,黎玉、景晓村、林浩才是山东纵队的创始人。

可惜的是,即便山东纵队后来战绩极为辉煌,他们三人的仕途却不太顺利。如此结果,跟1948年的会议有关。

黎玉、景晓村、林浩的命运紧密相连,从职务最高的黎玉身上,就能找到他们失落的原因。

1906年,黎玉出生在山西崞县,20岁求学期间入党,这个时间比许多上将还早。刚进入组织不久,他就因在学生运动中表现太突出而被捕,1929年4月才获保释回家,同年秋考入北平大学法政学院。

接下来5年多时间里,黎玉先后在天津、石家庄、唐山、冀鲁豫边等地发展党组织,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1936年山东省委遭到毁灭性破坏,能力出众的黎玉被看中,奉命重新组建省委。他几乎是从零开始,与赵健民(组织部长)、林浩(宣传部长)一步一步恢复了地下组织。

抗战爆发前夕,反动派对山东的党组织进行疯狂破坏,黎玉和赵健民都不幸被捕,山东省委的活动再次陷入停滞。

又是等黎玉出狱后,靠在济南拉黄包车,才又一次重建省委。虽然他不是山东本土人士,但他对山东革命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8年1月,黎玉作为省委书记,领导发动徂徕山起义,随后山东各地的武装起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黎玉遵照组织指示,将各地武装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支队,他自任政委。

1938年4月,黎玉回延安汇报工作,中央这才得知山东人民抗日游击支队竟已拥有25个团、2万余人的正规军事力量,另还有1万多民兵。

毛主席很早就有去山东发展的想法,只是不知当地情况如何,不敢轻易派兵。而黎玉创造出的成绩,表明当地的群众基础极佳,于是,毛主席决定派主力115师入鲁发展。

在抗战前期,山东纵队实力要比115师更强,人数多出数倍,黎玉这时职务跟罗荣桓是同级别的。

后来山东纵队与115师之间有过一些矛盾,不过这没影响到黎玉以及山东本土干部的发展。即便是罗荣桓实行一元化领导,黎玉也没像朱瑞、陈光那样被调回延安。

日本投降后,罗荣桓率部进入东北,中央另调陈毅、宋时轮等干部进入山东,黎玉作为“东道主”,继续留下来配合领导山东。

1946年1月,新四军入鲁部队与山东留守部队合编为山东野战军,野战军司令员是陈毅,政委是黎玉,这时他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山东与华中合并为华东,黎玉也担任了华东军区副政委,同样是重量级人物。但在1948年春,华东军区政委饶漱石突然向黎玉发难了。

饶1945年曾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那时黎玉是副书记。不过很快饶就调到其他地区,此后山东的土改就由黎玉负责。

客观来讲,饶这个人确实有能力,但权力欲望也极盛,他回到华东后感觉很多方面没握在心里,就有些不安心,开始逐步排挤那些非自己属意的人。

1948年初的华东土地会议,饶大肆批评黎玉等人搞的土改是“富农路线”、以黎玉为首的山东干部是所谓的“宗派主义”。

当时饶是华东一把手,黎玉只在小组会议上争辩过,最终还是违心做了检讨、接受不公平的审判。这次事件后,黎玉被边缘化,到建国初期都只担任上海市委劳动工资处处长,55年也未获得军衔。

按照他的历史贡献以及曾与两位元帅(罗、陈)并列的职务,上将其实不难的,可惜啊。更让人心酸的是,直到1986年3月中央才为黎玉平反,3个月后黎玉病逝。哎...

48年土地会议被打击比较严重的还有两位高级干部:胶东军区政委、华野9纵政委林浩;渤海军区政委、华野10纵政委景晓村。

林浩是山东牟平人,早年作为爱国学生参加过一二九运动,有很强的号召力。1939年罗荣桓入鲁时对他连连称赞:后生可畏,你才23岁,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啊。

1940年林浩被任命为胶东党委书记兼胶东军政委员会书记,两年后胶东军区成立时,他再兼军区政委,搭档就是有名的许世友将军。

解放战争初期,林浩动员胶东地区50万人参军、上百万民工支前,这个组织能力相当强悍。1947年胶东部队改编为华野9纵,许世友担任司令员,林浩为政委。

林浩跟许世友配合默契,当华野主力出走鲁西南后,9纵与兄弟部队坚持内线作战,度过山东最艰难的日子。

没想到的是,好不容易迎来大反攻,饶也回来批人了。土地会议后,林浩所有职务被撤销,被要求停职反省,1948年6月才重新安排到华东局政策研究室担任研究员。

建国初期,南京军事学院急缺人才,林浩因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被聘为教员。重回军队系统,这是他55年能被授予少将的原因。

跟林浩同时期的纵队政委,大多是中将或上将,而他却只有少将,很可惜。林浩对军衔高低不怎么在意,只想恢复名誉。

经他们这些山东干部多次申诉。1986年3月,中央批复《关于黎玉、林浩同志申诉问题的复议报告》,还了他们清白。

景晓村是山东章丘人,也是师范毕业、知识分子,整体的发展路线跟林浩有很大程度相同。

参与领导徂徕山起义后,景晓村被安排到清河地区工作,担任过清河军政委员会书记、军区政委,搭档是杨国夫中将。

1944年冀鲁边区跟清河区合并为渤海区,景晓村担任渤海军区政委,1947年初华野10纵组建时,景晓村做了很多工作并担任纵队政委,搭档是宋时轮上将。

10纵是华野主力,韧性十足,这背后除了宋时轮的指挥外,景晓村的政治工作也功不可没。奈何1948年遭到打击失去职务,重新安排时也只是华东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不久,景晓村调任为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此后都在地方上工作,离开军队,就没办法参与授衔。

这三人如果按照正常情况,起步都该是中将,奈何遇到风波,一声叹息啊。

0 阅读: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