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9年建国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了。现如今,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处于稳步提升当中。
作为名列全球第四的支付货币,人民币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人民币更是数十亿国人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强力保障。
由于消费理念不同,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积攒存款无疑是家庭生活最主要的部分之一。银行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显了出来。
据统计,截至到2018年初,我国不同规模的银行共有四千多家。这些银行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按理来说,老百姓将钱存进银行不仅非常安全,而且还能“以钱生钱”换来利息。
但在2015年8月的这天,云南徐老太在银行取款时却遇到了件怪事情:自己当初存入银行的5万元,70年后竟然只能取出50元!
为了找回存款,老太太几乎跑遍了当地所有的银行。可得到的答复却只有一个:50块钱已是最妥善的赔付。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辛勤存款五万元,徐老太的银行存单“失而复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已经好几年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老百姓们开始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
虽然早已摆脱了战争的侵扰,但当时的中国因为生产能力有限,仍旧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家家户户的经济收入十分有限。
那时候,这位在银行存入五万元“巨款”的徐老太还只是云南昆明一户人家的儿媳妇。
结婚之后,年轻的徐桂仙聪明能干,她的丈夫也非常勤劳,一家人辛苦劳动大半年维持生计不成问题。除了满足日常开销外,徐桂仙和家人们还能攒下点额外的积蓄。
时间一长,家中的闲钱也就多了起来。在同丈夫简单的商量过后,徐桂仙决定将这笔钱存到国有银行里面。
在当时,农村人存钱并不多见。即便家中有了闲钱,也只是拿到供销社里去换点日常用品罢了。
但徐桂仙这么做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的。把钱存到银行里不仅可以“以钱换钱”生出利息,而且还能在将来困难的时候取出来以备不时之需。
由此可见,徐桂仙对这笔存款是寄予厚望的。这是一家人辛勤劳动赚回来的血汗钱,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动用。
1953年4月的一天,徐桂仙兴致勃勃的来到云南昆明一家国有银行的分行里。
进入银行大厅后,工作人员非常热情的接待了徐桂仙。在当时,往银行里跑的农村人并不多见。业务人员看出了徐桂仙的担忧,非常耐心的替她办理了存款的相关手续。
最后,业务员将一张五万元的存款单递到了徐桂仙的手里,叮嘱她一定要将存单收留好,将来可以凭借这个取出存入的五万元还有利息。
听完这话,徐桂仙这才放下心来。她下定决心回去以后要好好保管这张五万元的存单,等到将来家里遇到啥急事了,这笔钱说不定就可以派上大用场。
解放初期,农民们的劳动生活是充实而又辛苦的。家家户户整天都忙碌在政府分配给自己的土地上,徐桂仙和丈夫也是这样。
没过多久,一家人就适应了这笔存款给他们带来的喜悦,恢复到了正常的生活当中。
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这张五万元的存单一直被徐桂仙小心翼翼的保留着,她和丈夫也始终都没动过这笔钱。
有了孩子之后,徐桂仙再也没有时间盘算自己的存款了。忙碌的家庭生活让她渐渐遗忘了这五万元的存在,存款单也不知被家里人放到那里去了。
2012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徐桂仙和丈夫商量着要翻修房屋的时候,这张旧的发黄的存款单竟被儿子意外翻了出来。
看到自己当初辛苦积攒的这五万元,徐桂仙心里百感交集。在同丈夫简单商量过后,已经年过古稀的徐老太决定立马取出这五万元。
毕竟她们夫妻二人如今的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这笔钱取出来正好可以补贴家用。
银行取款被“拒绝”,徐老太为万元存款奔波数年从1953年开始算起的话,徐桂仙的这五万元存到银行里已经快六十年了。要不是儿子发现的及时,这笔钱说不定将会“永不见天日”。
看到自己当初丢失的存单又找了回来,徐桂仙和家人们非常开心。五万元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这笔存款在银行里放了那么多年,还不知道生出了多少利息呢?
找到存单后,徐桂仙和丈夫越想越激动。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徐老太决定第二天就去银行把钱取回来。
2012年5月中旬,徐老太带着自己皱巴巴的存款单来到了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家银行当中。
看到大厅里挤满了办理业务的银行客户,徐老太紧张的捏了捏自己怀中的存款单。毕竟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银行要是不承认自己在这里存过钱,那这五万元不就再也取不出来了吗?
就在徐老太犹豫着要不要继续排队取款的时候,银行里的工作人员已经贴心的将她带到了柜台前。
“老人家,您要办理什么业务啊?”听完银行柜员的询问后,徐老太缓缓的从怀中取出了那张五万元的存款单,随后便递给了眼前的业务员。
“我是来这取钱的,这是存单,你看看”,说完这话,徐老太便紧张的望着眼前的业务员,生怕自己的存单又被弄丢了。
而在看到徐老太递过来存款单后,经验丰富的银行柜员也是露出了惊讶的表情,随即就拿着存单跑进了身后的的办公室里。
见此情景,徐老太心头一惊:自己的存款过去这么多年了,难不成银行是要“赖账”了吗?
就在老太太暗自思量的时候,银行柜员拿着那张发黄的存款单从一旁的办公室里走了出来。见到徐老太后,业务员简单的说道:“老人家,您这个存单有些年月了,现在我们只能给您兑换50元。”
听完这话,急等着拿钱徐老太立刻激动地说道:“什么?不可能啊,我这是五万元的存款,你们给我50算怎么回事啊?”
看到老太太如此着急,一旁的工作人员立马耐心的解释道:“老人家,您这是1953年的存款,连本带利的换算到就今天,也就只能取出20块钱,给您50已经是很照顾您了。”
眼见大厅里的围观群众越聚越多,徐老太便也不再争辩,只是从柜员那里要回了自己的存款单,然后异常气愤的走出了银行大门。
真是岂有此理!五万块钱存了这么多年,连本带息的算下来竟然才值50块钱。走在马路上的徐老太越想越气,一定是银行里的工作人员在合起伙来骗自己。
为了取回自己的五万元,徐老太当即又从其他几家银行走了进去。但得到结果都一样:最多只能取回50元。
回家之后,徐老太越想越不对劲,银行里存钱怎么还能越存越少了呢?
毫无疑问,一定是这几家银行联合起来想“糊弄”自己。这五万元是她亲手存进银行的,无论如何也要把它取出来。
为了找回存款,徐老太决定要将这一情况上诉给有关部门,让政府为自己做主。
几天之后,徐老太找到了昆明市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想通过这种渠道找回自己的“万元存款”。
简单了解的事情的经过后,相关部门为老人提供了一份市银监局的书面答复和一份盖有中国人民银行官渡区支行印章的证明材料。
没过多久,徐老太便拿着两份相关文件再次走进了昆明市的几家银行当中。
但令她没想到的是,银行里的工作人员在看完这些证明材料后,仍旧表示这张存单最多只能兑换50块钱。虽然还是没能取回存款,但徐老太对此却并不灰心。
在之后的几年里,老太太一直在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这种情况。银行那边她也去过很多次了,可这笔存款始终就是取不出来。
为取存款徐老太怒砸银行,处理结果最终出人意料2015年8月的这天,像往常一样,已经为取款奔波了好几年的徐老太再次来到了昆明市的一家银行当中。
老太太将自己这些年来找到的证明材料统统摆在了银行柜台上,想要取回她的五万元存款。见此情景,业务员在请示了领导之后,当众核算了老人这笔存款的本金和利息。
银行里的工作人员耐心的对徐老太的说道:“真是不好意思,老人家,我们已经核算过很多遍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您的这笔存款现在的确只能取出20元。看您年龄大了,我们就给您算成50元吧,您看怎么样?”
听到银行还是不肯如数“还款”,徐老太站起身来愤怒的说道:“这么多年了,我的5万元怎么就变成50元了?依我看,你们银行这是在欺负人!”
说完这话,徐老太颤巍巍的走到了银行门口,顺手拿起了自己立在墙边的拐杖。
就在工作人员都以为老太太将要回家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件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事情:只见徐老太费力的举起自己手中的拐杖,愤怒的砸向了银行的玻璃大门!
等到保安赶过来的时候,玻璃门已经被老太太敲出了一个大口子。“哗啦”,“哗啦”,在众人惊愕的眼神中,老人竟然直接用手中的拐杖砸碎了银行的玻璃大门。
看着满地散落的玻璃片,反应过来的工作人员立刻将愤怒的徐老太搀扶到了一边。事已至此,无可奈何的工作人员只得打通了报警电话,想要民警出面协调此事。
没过多久,几辆警车就停在了银行门口。在了解到事情的经过后,警方立刻派出调解人员同老人展开交流。
见到警察来了,老人立马坐起身来哭诉道:“银行差我五万元,怎么都不肯赔偿我……”
在警方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徐老太的情绪开始稳定了下来。
调解人员耐心的表示:“老人家,这么多年过去了,您这张存单里的五万元早就贬值了,放到现在的确只值20元啊。”听到民警都这么说了,老人便也大致明白存款的事情了。
在众人同情的目光中,徐老太将那张发黄的银行存单小心翼翼的塞进了口袋里,然后拄着拐杖缓缓走出了银行大门,随后便消失在了围观的人群之中。
事发之后,徐老太向银行“追讨”存款的事情很快就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那么为什么老太太的五万元存款会贬值的如此之快呢?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七十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空前繁荣。
建国至今,新中国已经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了,徐老太存入银行的这五万元应该属于第一套人民币。
由于通货膨胀的问题,首套人民币面额较大。随着新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趋于稳定水平,人民币的购买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正常换算下来 ,徐老太存入银行的这五万元只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中的五块钱。加上利息,现如今老人最多只能在银行里取出20元。
毫无疑问,银行是没有义务为老人支付万元“赔款”的。考虑到徐老太的家境并不富裕,银行特意为老人额外追加了30元的利息,当然这也值得我们的理解和同情。
结语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中国的银行机构还是很有“温度”的。民生无小事,为人民服务才是我们党和政府最首要的职责。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应当得到更广泛的关注,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取回存款,徐老太不惜砸坏银行大门。在很多人看来,这位老人似乎“不可理喻”。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更应该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充满爱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