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愿意被脐带栓一辈子!”2009年,一名女性研究生带着她的母亲一起在大学宿舍生活,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个月。不幸的是,这位女生最后在宿舍内自缢身亡。 信源:综合CCTV-12《女研究生之死》等媒体报道 “寒门难出贵子”,这句老话放在今天,扎心程度只增不减。 杨元元的故事,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 1979年她诞生于湖北宜昌一个平凡家庭,父亲曾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才子,母亲则在一家军工厂工作,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家庭背景给人以文化底蕴深厚的印象。 命运的轮盘似乎总在不经意间改变航道,杨元元六岁那年,父亲因疾病离世,家庭的天平顿时失衡,只留下母亲望瑞玲一人肩负起家庭的千斤重担。 面对两个孩子和生活的种种艰辛,望瑞玲不得不将全部心思投入到生存之战中,自然对杨元元和她弟弟的关怀变得稀少。 杨元元每天回到家,都见到母亲疲惫不堪的面容,心中愧疚不已,觉得自己辜负了母亲。 她深刻地认识到,唯有通过读书,才能扭转家庭不幸的命运,让母亲和弟弟过上安稳的生活。 高考的重压如同泰山一般压在杨元元心上,她被失眠和焦虑困扰,渴望把分分秒秒都用于学习。 为了减少往返学校的时间,她向母亲提出想要住宿,但因为家庭经济的拮据,这个请求被母亲否决,杨元元没有埋怨只是独自加快了脚步,甚至开始奔跑。 1998年,杨元元的高考成绩颇为理想,她一直梦想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对法律领域充满了无尽的向往。 母亲认为法律行业前景一般,坚持让她选择经济学,并承诺这个专业将来会带来丰厚的收入,在母亲的强烈建议下,杨元元妥协了,步入了武汉大学的经济学院。 两年后她的弟弟也如愿以偿考入了武汉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杨元元仿佛看见了光明的彼岸,她以为属于一家人的幸福时刻即将到来。 可是,命运又和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在杨元元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母亲工作的工厂需要搬迁,这意味着如果她要继续住宿,就需要额外支付费用。 为了节省开支,望瑞玲辞去了工作,带着全部家当来到了武汉大学,投靠杨元元。 看着母亲提着破旧的蛇皮袋在宿舍楼下向自己招手,杨元元内心五味杂陈,母亲的突然到来让杨元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宿舍本就狭小母亲的日常用品占满了空间,室友们异样的目光、同学们的流言蜚语,都让杨元元心如刀割。 夜幕降临时,她与母亲共挤一床,忍受着逼仄的空间。 她宛如笼中的困兽,在现实的牢笼中挣扎求存,学院的领导曾多次建议她们母女另觅住处,面对房租的开销,她们的财力实在捉襟见肘。 所幸学院最终允许她们独占一宿。杨元元的母亲开始在校门口摆卖卤菜,而她自己也增加了一份兼职,二人共同勉力支撑着这个飘摇的家。 随着大学毕业,杨元元怀揣着继续深造的梦想,但研究生学费的沉重负担,加之尚未偿清的助学贷款,让她犹豫不决。 她只得先就业挣钱为先,五年的时间里她不仅还清了贷款,还成功考入上海海事大学,攻读商法专业的研究生。 她带着母亲一同迁往上海,希冀在这片土地上展开新生活的一页,当地的高校并未对她们伸出援手,学院的领导坚决让她们搬离,高企的租金对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最终学院为她们找到了一间每月四百元租金的住处,屋内空空如也,母女二人只能在地上铺床而睡。 那个晚上杨元元掩在母亲背后,泪流满面。 在上海的日子里,杨元元每日倍受煎熬,她既要上学又要忙于兼职,身心疲惫。 与室友们充满活力的面庞相比,她显得过分苍老,心中的疑虑也愈发明显,她开始怀疑自己努力的价值。 最终一次偶然遇到室友的场景成为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杨元元返回宿舍取毛巾时,恰逢室友们外出欢笑声中,她自己却是憔悴不堪,这强烈的对比让她彻底崩溃。 她内心自问:无论多么努力,现状真的会有所改变吗?绝望的感受如同海浪将她淹没。 最终杨元元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她在洗手间里用毛巾结束了自己充满苦痛的青春。她的离世令人痛惜,同时也值得我们深思。 杨元元的遭遇,是众多不幸因素的共同作用。 母亲的过度管控与沟通的缺失,令她倍感压力;沉重的经济负担让她望不到未来的光明;学院的冷漠让她感受不到温暖; 社会支持的缺失让她孤立无援;而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成为了让她彻底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
“没人愿意被脐带栓一辈子!”2009年,一名女性研究生带着她的母亲一起在大学宿舍
事友看过
2024-12-19 15:44:05
0
阅读:25
昔日年華
唉,她妈不会找个管住宿的工作赚点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