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河财经】杜克大学有个好的传统,就是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可以申请一些在学校内部使用

小辰读商业 2024-12-19 09:42:09

【琅河财经】杜克大学有个好的传统,就是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可以申请一些在学校内部使用的餐费credit,邀请教授吃饭聊天,叫做Flunch。花费上限大约是40-60美元不等。我这学期就被好几名学生约请吃午饭。今天和自己的一个博士生吃饭,聊了很多有趣的话题。很多我之前也在微博上提到过。 我被问到为什么当初决定从工业界转到学术界。我回答说原因很多,当时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工业界为了保证效率,施行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无论(你觉得)你的老板多愚蠢,做出的决定多错误,下面都要执行。我觉得这套体系不适合我这种有很强的自我驱动力的人。第二个是大公司的运转体系使得每个人的credit很难分的清楚,加上办公室政治,往往真正做事的人得不到足够的认可。不像学术界,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自己简历的一部分。 此外我还谈到我也觉得我这种性格在大公司不容易爬上去。而普通人一旦在公司里不能很快晋升,那中年之后就面临非常严峻的职业生涯的考验:大公司为了提高效率,所建立的管理体系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缩短学习曲线,把大多数人的位置螺丝钉化,每个人的位置高度替代化。我在公司短短五年就经历了两次裁员,之所以每次裁员都不怎么担心,其实只是因为我作为新毕业的学生便宜好用。但我看到年长的同事,一旦上了年纪,孩子房子车子背上身,既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自身工资又高,自然成为裁员的目标。而年纪大了,失业之后就很难重新就业。我更希望我的人生我能够自己做主的多一些。 此外,我们也谈到很多在大厂工作的员工所谓的优越感其实很脆弱,因为很可能这是平台带给他们的,不一定是自己真实的价值。 我们还谈到个人成功的问题。我说我觉得每个人的起点固然很重要,但人生的斜率更重要。我观察过我教过的学生和身边的人,虽然有少数那种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人,但普通人中大多数做得好的往往不是一开始就摸了一手好牌的人,而是那种一路向上,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的人。我举了一个例子: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珍惜一个只有1%成功可能的机会。但如果你每个月都尝试一个只有1%成功可能的机会,五年下来,你就比别人多了近一倍可能成功的机会。 我们还谈到大家经常说你要把个人兴趣和所做的事情(研究)结合起来的问题。我跟他说我觉得这种说法过于理想。实际情况是一个人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积极投入并不难,难的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持续不断的投入和深挖。而且据我观察,最终真正起作用的并不是大家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的态度,而是谁能在自己不喜欢、不擅长、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上能同样全身心投入并解决问题。 最后说到为什么读博士的事情。我说我觉得博士其实是一种投资,而且是很贵的投资,因为投入的是你4-5年宝贵的时间(和生命)。这里有个基本的机会成本的问题。因此,你最后通过读博士所要得到的收获一定要足够大。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或者需要读博。你如果有机会在名校有名的组毕业,这是一种特权(Privilege),所以你一定要志存高远(aim high)。 记录这些挺有意思的。

0 阅读:35
小辰读商业

小辰读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