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在解读曹操这名枭雄时,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但凡小时候老实的孩子,长大后几乎都没有什么出息。” 老实是否和循规蹈矩挂钩?老实是否不具备创新精神、拼搏精神、质疑精神?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之后,“老实”似乎不再是一个褒义词,就像相亲的时候,媒人说一方:忠厚老实,是个好人。 现代思想中的“老实”往往代表着木讷、不活泼、内向,那么真的如易中天所说的那般,小时候老实的孩子,长大之后几乎都没有出息吗? 这个观点是易中天在解读曹操时提出的,那么曹操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小时候的曹操是否和老实挂钩呢? 三国时期,曹操是一位不得不提的英雄人物,曹操——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作为“摄政王”窃取皇权的“有志者”。 幼年时期的曹操,家境富裕,并非出身寒门,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算是一位历经四代的“老臣”,深得皇帝信任。 曹腾去世之后,曹嵩作为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汉灵帝在位时期贵为太尉,但当时文武百官,朝中大臣皆“看不起”曹嵩,以至于曹操出生后也时常受尽白眼,原因就在于曹嵩是宦官之后。 幼年时期的曹操调皮、捣乱、打架、斗殴、撒谎成性,最令人震惊的便是曹操竟和袁绍密谋将一结婚的新娘子偷走了,这怎么看都不像是正常孩子做出的事情。 不过曹操能和袁绍玩到一起,他们二人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样的调皮,但却时刻想着要出人头地,正是这种不甘于平凡、不甘于现状的思想让曹操小小年纪便决定外出打拼。 曹操虽然身上有很多的缺点,但是也有很多优点,比如有志气、侠肝义胆、聪慧机敏、重情重义。 当时众人皆认为曹操日后一生必定平平,毫无作为,但是梁国的乔玄却认为曹操日后必定非池中之物,世人皆嘲笑乔玄说大话,可乔玄却是一脸淡然,胸有成足。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乔玄拍着曹操的肩膀,告知了曹操这句话,或许是深受鼓励,或许是曹操骨子里就有一股“不到长江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拗”。 尤其是当时已经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于是曹操便开始了改变自己的道路,先是拜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为师,蔡邕是当地一代名士,身边皆是文人清流,文采斐然之辈。 学有所成之后,曹操离开蔡邕,决定参军,出人头地,当然世人皆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曹操想要出人头地之后迎娶蔡文姬,曹操与蔡文姬相处之后日久生情,蔡文姬比曹操小上几岁,却名动一方,不仅貌美如花,而且多才多艺。 青年时期的曹操已经颇有一番作为,也暴露其内心野心勃勃,以至于后来成为一代枭雄,做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 如果没有小时候“调皮”的曹操,就没有后来的一代枭雄,这也是易中天在解读曹操这位历史人物时给出的一个观点,同样,这样的观点也在汉高祖刘邦身上有着深刻的体现。 少年时期的刘邦被视为“街溜子”,被视为不学无术之徒,但后来却能打败楚霸王项羽,建立汉朝,刘邦后来取得的成就几乎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曹操和刘邦身上都有着一些“劣根性”,和“老实”一词完全不挂钩,正是有了这些凭据,易中天的观点也随之诞生。 但当这个观点被说出的时候,很多人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毕竟所有的人、物、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众人认为易中天的观点有失偏颇,过于绝对。 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易中天又拿水浒传中武松的哥哥武大郎以及林冲来举例子,武大郎和林冲有着共性,为人忠厚老实,但后来是什么下场呢?一个被妻子毒害,一个被上司“追杀”。 即便是到了现代,老实忠厚似乎不再是一个人所具备的优点,那么对于易中天的这个“老实人长大后很难有出息”的观点,你们如何看待呢? 信息来源:易中天《百家讲坛》
说明易这人从小不老实……[静静吃瓜][大哭]
曹操是真正的英雄,凡是能带领人民从乱世步入统一的人都是大人物,绝非凡人!
本来芸芸众生大多数是来凑数的,所谓出息了也是过眼云烟
小时不贱,大来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