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英曾告诉逄先知说:毛泽东主席在写《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文章之前,坐了一天,动也不动,专心构思;然后,又用一天时间,饭也没吃,一气呵成,完成了近万字的名篇。 1949年7月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的大喜日子。《人民日报》的头版上,刊登了一篇近万字的重要文章,题目叫《论人民民主专政》。大伙儿都知道,这篇文章出自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之手。 这篇文章的诞生,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据毛主席身边工作的秘书田家英讲,毛主席为了写好这篇文章,可谓是煞费苦心。在动笔之前,毛主席先是坐了整整一天,一动不动地在那里思考。 毛主席就那样端坐着,目光深邃,仿佛在凝视着什么。他在脑海中搜寻革命斗争的点点滴滴,在心中描绘新中国的蓝图。那专注的神情,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静思一天后,毛主席终于提笔写作。他以风卷残云之势,犹如下笔千言。那一天,毛主席连饭都顾不上吃,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着,誊写着,修改着,一气呵成。从白天写到黑夜,从日出写到日落。 当最后一个句号写下时,一篇近万字的巨作终于诞生了。这就是后来影响深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它凝结了毛主席的心血,承载了开创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毛主席写作时的专注劲儿,常常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惊叹不已。毛主席对文章常常反复推敲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即便是几千字的文章,他也常常连夜写完,有时通宵达旦。这种专注投入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毛主席的文学造诣,可不仅仅体现在一篇《论人民民主专政》上。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主席多次亲自执笔,起草了大量重要文件、文章和著作。这些文章,字字珠玑,句句锤炼。 毛主席常说,一切文章都要联系实际,要为革命斗争服务。他的许多文章,都是在革命斗争的最前线写就的。有的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的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毛主席从没停下写作的脚步。 1937年,毛主席在延安的窑洞里,写下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部光辉著作。那时候,延安的条件十分简陋。毛主席住的窑洞,又小又潮湿,晚上还漏风。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毛主席仍然埋头写作,创作出了这两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扛鼎之作。 毛主席不仅自己写,还常常参与许多重要著作的编辑修订工作。像《毛泽东选集》,就凝聚了毛主席大量的心血。毛主席对选入《选集》的每一篇文章,都要亲自审阅,斟酌字句。他常常反复修改,力求语言精炼,观点鲜明。 毛主席十分重视文章的原创性。他讲过,写文章不能东抄西凑,囫囵吞枣。对待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要学习和借鉴,但不能生搬硬套。对于党的重要文献,更要一字一句地斟酌,切忌粗制滥造。 毛主席勤于写作,重视原创,这种作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党员干部。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理论工作者和宣传工作者。他们以毛主席为榜样,笔耕不辍,为革命事业鼓与呼。 田家英是毛主席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秘书之一。他在1947年开始给毛主席当秘书,一直到1966年。这将近20年的时间里,田家英和毛主席朝夕相处,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刚开始给毛主席当秘书的时候,年轻的田家英难免有些紧张。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田家英生怕自己工作做不好,有什么差错。但渐渐地,在毛主席的关心和鼓励下,他很快进入了工作角色。 毛主席早就听说过田家英的大名。田家英从延安时期起,就常在报刊上发表一些理论文章。这些文章观点新颖,文风犀利,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经过一番考察,毛主席决定让这个年轻人来当自己的秘书。 在工作中,毛主席经常和田家英促膝长谈。两人谈天说地,话题从古到今,从诗词歌赋到哲学理论。毛主席博学多识,滔滔不绝;田家英学识渊博,也能接上几句。日子久了,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 毛主席爱写诗,田家英也喜欢诗词。毛主席写诗的时候,经常让田家英帮着查找一些诗句的出处。田家英记性好,读过的诗词都能倒背如流。有时候,毛主席问起一个典故,田家英张口就来,毛主席总是笑着夸他"有学问"。 1961年的一天,已经是深夜了,毛主席突然让人把田家英叫去。原来是毛主席在写诗,想找一个典故,一时想不起来了。田家英一听这诗句,马上说出了出处。毛主席笑着说:"小田啊,你这个活字典,要是没有你,我可怎么写诗啊?" 毛主席和田家英之间的故事,现在听来依然让人动容。他们之间不只是领导和秘书的关系,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是精神上的知己。毛主席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风格,在他和田家英的交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