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年的“老上海”,在岁月深处散发着独特韵味。彼时改革开放初兴,虽难觅现代化高楼林立之景,却有着别样的质朴与烟火气。 那时,人们出行多依赖永久、凤凰自行车,公共交通为主流,私家车寥寥,外滩天际线以古建筑为主,尽显历史沉淀。 生活里,物价亲民,一台洗衣机仅 368 元;阅读便捷,小区宣传栏可供免费阅报;空调已渐流行,而多数地方尚缺。 城市风貌上,高楼稀缺,国际饭店、上海大厦等少数摩天大楼矗立,弄堂与石库门交织,整齐干净又透着些许破旧。豫园里小朋友欢笑不断,海鲜市场中秤杆轻摇,外白渡桥似岁月的守望者,模样依旧。 街头巷尾,小货车穿梭,三轮车取代黄包车成为“出租车”,年轻人衣着时尚却难掩时代的质朴。虹桥路车少人稀,双车道承载着那时的宁静。 外国游客用单反相机定格的瞬间,如时光胶囊,封存了老上海的弄堂记忆。如今,上海已高楼栉比,然回首 1987,那旧时光里的温暖与烟火,依旧在心底摇曳生姿,成为永恒的城市记忆。
1987年的“老上海”,在岁月深处散发着独特韵味。彼时改革开放初兴,虽难觅现代
翰藻看历史
2024-12-17 00:52:1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