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我国在研发东风-17时,发现导弹在飞行中,极易遭到外部干扰,几乎所有

爱吃凉历史 2024-12-16 19:41:05

1987年,我国在研发东风-17时,发现导弹在飞行中,极易遭到外部干扰,几乎所有人都建议增加反电子系统。不料,祝学军却说:"不如我们让导弹在雷达中消失呢?"此话一出,全场一片哗然,而她却坚信自己的思路是对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发新型武器装备,尤其是在导弹技术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个关键时期,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为全世界上演了一场现代化战争的范例。这场战争中,美军的"爱国者"反导系统成功拦截了伊拉克发射的"飞毛腿"导弹,让全世界见证了反导系统的威力。 在当时的国际军事技术格局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反导系统领域占据绝对优势。这种技术差距给中国的导弹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的导弹技术专家们开始寻找突破口。在这个过程中,钱学森院士此前提出的弹道理论为中国的导弹技术发展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钱学森的弹道理论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设想:如果能够将传统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飞行特点结合起来,就可能突破现有反导系统的防御能力。这个理论为后来的技术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 传统的导弹技术创新往往局限于提高速度和增加反电子干扰能力。但这种思路在面对现代化反导系统时,效果越来越有限。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技术思路开始在中国的导弹研究领域萌芽。这种思路不是简单地提高导弹的性能参数,而是从根本上改变导弹的飞行方式。 突破传统思维的关键在于改变导弹的轨迹设计。这需要在气动外形、控制系统等多个领域进行创新,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这种创新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大量的实践验证。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当时的中国导弹技术虽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在某些关键领域仍然存在不小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硬件设备上,更体现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国的科研工作者选择了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通过深入研究钱学森的理论,他们开始探索一种全新的导弹技术发展方向。 这种探索不是简单的技术模仿,而是立足于自身条件的原始创新。这种创新精神为后来的技术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最终,这种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为中国导弹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这种突破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思维方式的改变上。 祝学军的科研道路始于国防科技大学的求学生涯,这是她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奠基期。在大学期间,她系统学习了导弹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4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火箭总体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她开始参与实际的科研项目,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毕业后,她进入航天部第一研究院工作,开始负责导弹电气系统的软件总体协调和设计工作。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她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她善于向前辈学习,勤于实践,用扎实的数据说话。 在37岁时,她成为了航天某型号的总设计师,这个成就充分证明了她的专业能力。这个职位需要统筹管理整个项目,协调各个技术团队,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在研究过程中,她对钱学森弹道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个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导弹轨迹设计方案。 她带领团队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验证。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他们逐步掌握了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 他们开始探索如何将弹道导弹和飞航导弹的轨迹特点结合起来。 新型导弹的气动布局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通过特殊的设计,导弹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实现灵活的轨迹变换。 在气动布局设计中,他们采用了垂直尾翼和水平控制翼面的组合。这种设计使导弹具备了更强的机动性能。 这种创新的设计思路打破了传统导弹的技术局限。它不仅提高了导弹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线。 在整个研发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每一项技术突破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研究和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的努力,他们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这些突破涉及导弹的整体设计、控制系统、制导系统等多个方面。 经过多年的研发努力,团队在导弹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这种突破首先体现在导弹的全天候作战能力上,使其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完成任务。 新型导弹在技术上实现了无依托、强突防的特点。这种设计使导弹具备了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打击能力。 变轨技术的创新应用是另一个重要突破。这项技术使导弹能够在飞行过程中灵活改变轨迹,大大提高了突防能力。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祝学军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她带领团队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团队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 截至2017年,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培养了8位型号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师。这些人才已经成为中国航天领域的中坚力量。

2 阅读:30089
评论列表
  • 蚂蚁 71
    2024-12-16 23:27

    国士

    用户15xxx92 回复:
    这种院士共和国脊梁。
  • 2×1 30
    2024-12-17 00:02

    1987年就开始研制了?这个真想不到

    天空海阔 回复: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我要怼人 回复:
    当年的军队忍一忍只是不大规模换装而已,但理论研究就没停过,现在不缺钱了,各种井喷
  • 2024-12-17 00:44

    看这些就让人恨死那个间谍郭万钧了!估计这个技术都一并泄露了吧!

    kingw 回复:
    它接触不到
  • 2024-12-17 08:43

    这才是该追的星,她追随钱学森,后来者追随她,前仆后继,代代勇于潮头

  • 2024-12-17 08:28

    致敬国防科技人才,我想这些人才资料还是不外泄为好。

  • 2024-12-17 09:27

    国防科技大学!牛!牛牛!!牛牛牛!!!

  • 2024-12-17 09:14

    女英雄![点赞]

  • 2024-12-17 07:14

    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写文章的是不是脑子里有些水,要知道在内行看来只要提供一点思路就能解决问题!

  • 2024-12-17 09:08

    国家脊柱

  • 2024-12-17 09:51

    国之栋梁!

  • 2024-12-17 09:09

    这才是明星

  • 2024-12-17 09:41

    民族脊梁,永留青史!

  • 2024-12-17 09:35

    这个时间,放出重量级的人物,这是要老美肝儿颤?

  • 2024-12-17 08:59

    应该是钱老的弟子吧

  • 2024-12-17 10:10

    一个钱学森,要保卫我们一百年[点赞][点赞][点赞]

  • 2024-12-17 08:02

    有时候先进的技术理论能影响后世几个世纪!

  • 2024-12-17 10:11

    她现在是工程院院士了吗?

  • 2024-12-17 09:23

    87年就开始研制了?这小40年了

  • 2024-12-17 08:48

    进步,不满足于现有技术,茅盾相攻,我们不能停止进步

  • 2024-12-17 10:52

    巾帼不让须眉、国有志士为傲!

  • 2024-12-17 06:57

    凡是“xx评国际”、“xx看世界”、“xx说军事”、“xx聊社会”这类五个字及变种的公众号都有间谍嫌疑,大家评论的时候须注意,谨防钓鱼

  • 2024-12-17 06:49

    致敬伟大的的祖国导弹技术人员!🌹🌹🌹

  • 2024-12-17 10:54

    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