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养生:解锁身体的自然疗愈力量 1.救命穴——人中 人中,位于鼻唇沟

学学聊养护 2024-12-16 15:44:15

中医穴位养生:解锁身体的自然疗愈力量 1. 救命穴——人中 人中,位于鼻唇沟的中点,是中医急救的要穴。在突发昏迷、中暑、晕厥等紧急情况下,掐按人中穴可迅速醒神开窍,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2. 万能穴——合谷 合谷,又称“虎口”,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它不仅能缓解头痛、牙痛、发热等症状,还能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是中医眼中的“万能穴”。 3. 长寿穴——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作为胃经的合穴,足三里能强胃健脾,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体质,是中医养生中的长寿之穴。 4. 消气穴——太冲 太冲,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凹陷中。情绪不畅、肝气郁结时,按揉太冲穴可疏肝解郁,消除胸中闷气,让人心情舒畅。 5. 强胃穴——足三里(再次提及,但侧重点不同) 足三里不仅长寿,更是强胃的要穴。定期按摩,可改善胃功能,缓解胃痛、胃酸过多等问题,是胃病患者的福音。 6. 腰痛穴——飞扬 飞扬,位于小腿后外侧,昆仑穴直上7寸处。对于腰痛、腿痛、坐骨神经痛等,按揉飞扬穴有显著缓解作用。 7. 疏筋穴——阳陵泉、涌泉 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涌泉则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两穴合用,可舒筋活络,缓解抽筋、关节疼痛等症状。 8. 健脾穴、肚胀穴——公孙 公孙,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它既是脾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能健脾和胃,缓解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 9. 补肾穴——太溪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作为肾经的原穴,太溪能滋阴补肾,增强肾功能,是肾虚者的首选。 10. 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 膻中,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它不仅是心包经的募穴,也是气会之穴,能宽胸理气,缓解心痛、胸闷等症状,对心血管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11. 补血穴——血海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作为脾经的穴位,血海能活血化瘀,补血养血,是贫血、月经不调者的福音。 12. 止咳穴——极泉、尺泽 极泉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两穴合用,能宣肺止咳,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 13. 皮肤病穴——曲池 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它不仅能清热解毒,还能祛风止痒,对皮肤瘙痒、湿疹等皮肤病有显著疗效。 14. 消炎穴——商丘 商丘,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作为脾经的经穴,商丘能健脾化湿,消炎止痛,对炎症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15. 耳鸣穴——少海 少海,位于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它不仅能宁心安神,还能治疗耳鸣、耳聋等耳部疾病。 16. 颈椎病穴——天窗 天窗,位于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穴后,与喉结相平。对于颈椎病、颈部僵硬、肩背痛等,按揉天窗穴有显著缓解作用。 17. 膝痛穴——内关 内关,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虽然位于上肢,但内关穴对膝痛有奇效,通过调节气血,缓解膝关节疼痛。 18. 头晕、呕吐、肠炎穴——梁丘 梁丘,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它能和胃止痛,治疗急性胃肠炎、胃痉挛等引起的头晕、呕吐等症状。 19. 打嗝不止、呕吐穴——涌泉、内关 涌泉和内关两穴合用,对于打嗝不止、呕吐等症状有显著疗效。涌泉能滋阴降火,内关则能宽胸理气,两者协同作用,迅速缓解不适。 20. 鼻炎穴——丰隆、手三里 丰隆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手三里位于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两穴合用,能宣肺通窍,治疗鼻炎、鼻塞等症状。 21. 护膝穴——曲泉 曲泉,位于膝内侧,屈膝时,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它能舒筋活络,保护膝关节,预防膝关节炎等疾病。 22. 手脚麻木穴——复溜、环跳 复溜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环跳位于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两穴合用,能活血通络,缓解手脚麻木等症状。 23. 糖尿穴——地机 地机,位于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作为脾经的郄穴,地机能健脾化湿,调节血糖,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24. 牙痛穴——合谷、肩井 合谷前文已述,肩井则位于肩上,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两穴合用,能清热止痛,迅速缓解牙痛症状。 25. 胆结石穴——中渎 中渎,位于大腿外侧,风市穴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它能疏肝利胆,促进胆汁排泄,对胆结石有辅助治疗作用。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