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一名川军将领传来捷报:打死一名红军将领。谁知,老蒋看到捷报上的名字时,竟破口大骂。川军将领一调查,傻了眼!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在1926年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教官,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在校内外的威望都很高。 这可让蒋介石头疼不已。那时候的黄埔军校里,共产党人搞了个"青年军人联合会",吸引了大批学生加入,蒋介石的"孙文主义学会"在学生中反而没什么人气。 蒋介石心里清楚,恽代英这样的人,就是自己在黄埔的眼中钉、肉中刺。他把恽代英和其他几个共产党人并称为"黄埔四凶",恨不得赶紧把他们除掉。 可当时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蒋介石也不敢轻举妄动。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恽代英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自己在黄埔的地位却一天不如一天。 直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才算找到机会对付恽代英。1931年,化名"王作林"的恽代英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时被捕入狱。 狱中的恽代英受尽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蒋介石派人劝降,恽代英严词拒绝,宁死不从。 最后,蒋介石恼羞成怒,亲笔下令将恽代英处决。4月29日,这位坚定的共产党人走完了他38年的传奇人生。 然而恽代英虽死犹生。两年后,他的名字竟出现在了一份来自四川的战报上。这份战报,恰恰把蒋介石气得七窍生烟。 1933年的四川,正值红四方面军挺进川北。这支由徐向前、陈昌浩等领导的红军,不到一个月就拿下了通江、南江、巴中三座县城,把当地的国民党部队打得晕头转向。 这仗打得,在四川可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要知道,红军进川的时候也就一万多人,国民党军队加起来可有几十万。谁曾想,区区万把人,竟然打得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 这节骨眼上,"剿匪"的重担就落在了一个叫田颂尧的川军将领身上。这位田将军啊,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是黄埔军校出身,打仗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蒋介石一声令下,田颂尧立马带着六万大军杀奔红军根据地而去。他是信心满满,誓要把红军一举歼灭。 可这一仗打下来,田颂尧才知道自己低估了红军。他的部队虽然人多,但士气不济,跟红军打起来总是吃亏。 眼瞅着节节败退,田颂尧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候,他手下一个参谋来报告,说在战场上发现了一个笔记本,封面上赫然写着"恽代英"三个字。 田颂尧一拍大腿,那个高兴啊。他知道恽代英是共产党的高级将领,这下可让他抓到把柄了。 于是乎,田颂尧火速给蒋介石发了一份捷报,美滋滋地说自己在战场上击毙了共产党高级将领恽代英。他以为,这下子蒋介石一准得高兴坏了。 哪曾想,蒋介石看到这份捷报,气得差点没从椅子上跳起来。恽代英这个名字,在他心里可是刻骨铭心的仇恨啊。 这家伙不是两年前就被我处决了吗?怎么现在又让田颂尧给打死了?这不是摆明了报假功吗? 蒋介石一狠心,立马给田颂尧回电,让他赶紧查清楚这事。要是查不出个所以然,休怪我不客气。 这下子,田颂尧可傻眼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捅了个大篓子。赶紧让手下去查,结果一问,谁也不知道什么恽代英不恽代英的。 原来啊,田颂尧的手下在战场上捡到那个笔记本,就瞎猜是不是红军将领的。一看上面写着个"恽代英",就想当然地以为是被打死的高级将领,忙不迭地报了功。 这下可把田颂尧给害惨了。他哪里知道恽代英的历史啊,更不知道人家早就死了。这一报功,反倒把自己给坑了。 田颂尧这一闹,可算是闹出了个大乌龙。他灰溜溜地给蒋介石写了检讨,说是手下搞错了,把一个死去的人当成了活的。 蒋介石虽然恨得牙痒痒,但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来代替田颂尧。只能忍了这口气,让他继续带兵打红军。 田颂尧心里清楚,这次闹剧已经让自己在蒋介石面前狠狠丢了面子。他得赶紧找机会挽回颜面,不然的话,自己的前途可就堪忧了。 正巧这时,红军主动撤出了通江县城。田颂尧觉得机会来了,立马下令追击。在他看来,红军节节败退,士气低落,这次一定能一举歼灭他们。 谁知道,这又是红军的一个圈套。他们故意装作势弱,一路撤退,把田颂尧的部队引到大巴山的腹地。等到川军孤军深入,红军突然发起反击,打得川军措手不及。 随后的几天里,红军连续发起进攻,收复了南江、通江、巴中三座县城。田颂尧的部队伤亡惨重,被打得落花流水。 更让田颂尧没想到的是,经过这一仗,红军不但夺回了失地,根据地面积反而扩大了一倍,达到了三万多平方公里。 这下子,红军在川陕边区站稳了脚跟。几个月后,红军继续发动进攻,将根据地扩大到四万多平方公里,兵力也从万把人发展到八万多。在中央苏区之外,这里成了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对田颂尧来说,这次失利不仅丢了地盘,也丢了脸面。他无颜见江东父老,只好辞去了"剿匪督办"的职务。 不久,他就被蒋介石撤了职,连军权都被剥夺了。一代"川军名将",就这样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放了半天屁不知道想说啥?恽代英到底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