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两名解放军被捕,一地主婆拿起铁锹,蹑手蹑脚来到柴房门前,她左顾右盼,举起铁锹,砸了下去。"砰"的几声巨响后,那锁根本砸不动。 1948年国共内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全国各地都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到处都能看到硝烟弥漫、断壁残垣的景象。 就在这乱世之中,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有一个叫做兴庄的小村子,虽然地处偏僻,但也难逃战火的洗礼。兴庄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们世代以农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兴庄村,有一户姓程的人家,是当地有名的富户。程家的当家人是程元智,他的妻子叫程汤氏。程家拥有大量的土地,雇佣了不少长工,日子过得十分殷实。 作为村里的大户人家,程元智夫妇俩待人接物都很得体,在村里人缘很好。他们经常周济贫苦的乡亲,帮助有困难的人,在村民中颇有威望。 1948年初,国民党的一支部队进驻了兴庄村,打着"剿匪"的旗号,实则为了榨取民脂民膏。 国民党军队的到来,打破了兴庄村宁静的生活。他们强行占用村民的房屋,搜刮粮食,欺负妇女儿童。 程元智夫妇虽然家境殷实,但面对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军,也不得不低声下气。他们的家宅被强行占用,许多房间被国民党军官占据,原本宽敞的院落变得拥挤不堪。 尽管遭受欺压,但程元智夫妇并没有反抗的念头。一方面是迫于国民党军的淫威,另一方面是他们觉得自己只是普通的老百姓,应该明哲保身,不应该招惹是非。 就这样,兴庄村在国民党军的统治下,度日如年。村民们每天提心吊胆,生怕遭受国民党军的毒手。而这一切,也许只有等到解放军的到来,才能得到改变。 国民党军占领兴庄村后,为了镇压当地的共产党势力,他们到处抓捕可疑人员,妄图将共产党的影响彻底铲除。有一天,国民党军抓到了两名解放军战士,将他们押回了兴庄村。 这两名战士被关押在程家的一间柴房里,遭受严刑拷打,伤痕累累。他们的惨状让程汤氏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程汤氏决定不顾个人安危,一定要救出这两名战士。她暗中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国民党军都要去村外的广场操练,而那时候看守最为松懈。 于是,程汤氏等待时机,准备营救行动。一天早上,程汤氏趁着国民党军操练的时候,带上一把铁锹,蹑手蹑脚地来到关押战士的柴房门前。 她左顾右盼,见四下无人,便举起铁锹,狠狠地向柴房门上的铁锁砸去。"砰"的几声巨响,惊动了柴房内的两名战士,但那锁却纹丝不动。 程汤氏没有气馁,她使出吃奶的劲,一下又一下地砸向铁锁。汗水浸透了她的衣衫,双手也被震得发麻,但她却丝毫不肯停歇。 战士们隔着门缝,看到这位勇敢的妇人正在拼命营救他们,心中感动不已。他们焦急地喊道:"大娘,锁太结实了,您快走吧,别连累了您啊!" 但程汤氏哪里肯听,她摆手说道:"不行,我今天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把你们救出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程汤氏忽然听到远处传来脚步声,国民党军就要操练归来了!她心中一惊,知道时间无多。 于是,程汤氏索性丢下铁锹,以她瘦小的身躯去撞击柴房的门板。她用尽全身力气,一下又一下地撞击着那扇门。 终于,在程汤氏不懈的努力下,那扇破旧的柴房门竟被她生生撞开了一个缝隙。两名战士见状,连忙挤出柴房,重获自由。 他们紧紧握住程汤氏的双手,热泪盈眶地说:"恩人,您救了我们啊!今后我们就是您的儿子了,您就是我们的亲娘啊!" 程汤氏笑着摆摆手,催促他们赶紧离开。她目送两位战士消失在小路的尽头,心中充满了欣慰。她深知,这两名战士就是兴庄村的希望,有了他们,兴庄村终会迎来光明。 营救成功后,程汤氏赶紧回到屋内,假装若无其事地忙碌家务。当国民党军回来时,她已是一副常态。国民党军发现战士失踪,气急败坏地质问程汤氏。 但程汤氏往昔伶牙俐齿,国民党军拿她毫无办法,只能灰溜溜地离去。就这样,程汤氏以瘦弱女子之躯,成功营救了两名解放军战士,创造了一个永载史册的传奇。 程汤氏成功营救两名解放军战士后,国民党军虽然气急败坏,但他们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是程汤氏所为,只能悻悻而去。这件事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但在兴庄村却成为了一段佳话。 村民们都知道是程汤氏救了那两名战士,他们对她的敬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家都说,程汤氏不简单,看着柔弱,但骨子里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解放的曙光越来越近。1949年,当解放军终于打到兴庄村时,兴庄村的父老乡亲们都欢天喜地,夹道欢迎他们的到来。而那两名被程汤氏救下的战士,也随部队回到了兴庄村。 他们特意来到程家,拜见他们的救命恩人。看着眼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他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如泉涌。他们紧紧拥抱着程汤氏,叫她"妈妈"。 两位战士坚持要照顾程汤氏的起居,但被程汤氏婉言谢绝。她说自己身体硬朗,不需要他们操心。她嘱咐他们要好好工作,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48年,两名解放军被捕,一地主婆拿起铁锹,蹑手蹑脚来到柴房门前,她左顾右盼,
鹏天玩转旅游
2024-12-15 22:36:3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