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后因母亲一次病愈回乡创办养老小院 】今日的主人公名为丁德全,是一位 80 后的乡村创业青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外闯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母亲的一次生病,使他萌生出投身乡村养老事业的创业理想。
丁德全回忆道:母亲突发重病住院,病情严重到无法交流。那天,他离开病房去给母亲买些好吃的,电话突然响起,竟是病房中的母亲打来的。听到母亲的声音,他内心激动万分,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原以为再也听不到母亲说话了。
丁德全表示:由于工作,每年只能与父母见几次面,一年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仅有一周,倘若父母再活十年,相伴的时间也不过 70 天。于是,他大胆地构想开办一家乡村养老院,如此便能长期陪伴父母。若能让父母开心地多活一年,也是尽了身为儿子的一片孝心。
经朋友介绍,他相中了一处养老院的选址,然而现实的难题出现了,这需要一大笔资金。家庭会议上,儿子的学区房和养老院只能二选一,最终倾向了养老院。养老院装修完成后,丁德全把父母接了过来,父母也对这处乡村之地甚是喜爱,一家人都搬到了养老小院。
笔者通过朋友结识了丁德全,在交谈中,能看出他是个极有孝心的年轻人。特别是谈到母亲生病时的那通电话,他的眼眶再度湿润,这或许正是中华民族的孝道所在。
中午,笔者与朋友乘车抵达辽宁大连庄河大郑镇高阳村盛和颐养中心,正巧赶上老人们的午餐时间。一进门,就感觉到屋内温暖宜人,走廊里也毫无异味。当天中午吃的是饺子,老人们脸上满是幸福的神情。
笔者随机询问了几位用餐的大叔大妈,问道:“大叔,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呀?”大叔们纷纷表示好得没话说,比自己在家强百倍。其中一位年长的老人袒露心声:“自己在家,这顿吃了不知下顿何时,在这里一天三顿不重样。”
午饭后,笔者去老人们居住的房间瞧了瞧,房间里都没有异味,空气清新。有的老人吃完午饭就睡下了,有的则在楼下室外晒太阳聊天。
临行前,在大厅与丁德全交流了一会儿。丁德全说:“我将这里定位为养老小院,要让所有老人来到这儿都感觉像在家一样,不会有太多束缚。养老小院的院子面积大,日后还打算养些鸡、鸭、鹅等家禽。养老小院是非营利性的颐养中心,关爱老人的健康生活,是一种社会责任。”